广西珍贵树种展示园规划与建设调查研究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10-15页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页 | 1.1.1 研究的目的 | 第10页 | 1.1.2 研究的意义 | 第10页 | 1.2 植物专类园研究概况 | 第10-13页 | 1.2.1 植物专类园及珍贵树种专类园的相关概念 | 第10-11页 | 1.2.2 国外植物专类园的理论与实践 | 第11-12页 | 1.2.3 国内植物专类园的理论与实践 | 第12-13页 | 1.2.4 植物专类园的类型 | 第13页 | 1.3 珍贵树种专类园研究概况 | 第13-15页 | 第二章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5-17页 | 2.1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2.3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第三章 广西珍贵树种展示园项目及环境概况 | 第17-25页 | 3.1 青秀山历史沿革 | 第17页 | 3.2 区位及项目概况 | 第17-19页 | 3.3 项目建设的意义 | 第19-21页 | 3.3.1 项目实施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举措 | 第19页 | 3.3.2 项目建设是扩大“城市绿肺”面积,完善城市绿地系统的有效措施 | 第19页 | 3.3.3 项目实施是建设“中国绿城”,提升南宁城市形象的重要举措 | 第19-20页 | 3.3.4 项目实施是建设优良人居环境的重要途径和措施 | 第20页 | 3.3.5 项目建设是促进森林健康和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有力举措 | 第20页 | 3.3.6 项目建设是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绿色增长的有效途径 | 第20-21页 | 3.3.7 项目实施是开展生态环境建设宣传教育的重要窗口 | 第21页 | 3.3.8 项目实施是提高青秀山风景资源档次与品位、促进南宁市旅游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 第21页 | 3.4 广西珍贵树种展示园环境概况 | 第21-23页 | 3.4.1 自然环境概况 | 第21-23页 | 3.4.2 历史文化资源 | 第23页 | 3.4.3 社会经济条件 | 第23页 | 3.5 广西珍贵树种展示园总体目标 | 第23-24页 | 3.6 广西珍贵树种展示园性质定位 | 第24页 | 3.7 广西珍贵树种展示园规划原则 | 第24-25页 | 3.7.1 生态建园的原则 | 第24页 | 3.7.2 科学内涵与园林外貌结合原则 | 第24页 | 3.7.3 可持续发展原则 | 第24-25页 | 第四章 广西珍贵树种展示园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第25-44页 | 4.1 实地调查与分析 | 第25-38页 | 4.1.1 空间布局与功能分区 | 第25-27页 | 4.1.2 植物应用与展示现状 | 第27-29页 | 4.1.3 各功能区的景观特征 | 第29-32页 | 4.1.4 主要基础设施现状 | 第32-36页 | 4.1.5 服务设施景观状况 | 第36-37页 | 4.1.6 安全设施的基本特征 | 第37-38页 | 4.2 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38-44页 | 4.2.1 游客结构 | 第38-39页 | 4.2.2 游客出游特征的调查与分析 | 第39-41页 | 4.2.3 游客对各功能区喜好的调查与分析 | 第41-42页 | 4.2.4 游客对珍贵树种展示园的满意度评价 | 第42-43页 | 4.2.5 游客对珍贵树种展示园期待的调查与分析 | 第43-44页 | 第五章 规划与建设的问题及对策 | 第44-48页 | 5.1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44-45页 | 5.1.1 缺乏科学的规划 | 第44页 | 5.1.2 园区设施有待完善 | 第44-45页 | 5.1.3 养护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 第45页 | 5.1.4 宣传力度薄弱 | 第45页 | 5.1.5 科研水平低 | 第45页 | 5.2 对策 | 第45-48页 | 5.2.1 明确定位,突出特色 | 第45页 | 5.2.2 完善设施建设 | 第45-46页 | 5.2.3 加强市场宣传力度 | 第46页 | 5.2.4 加强旅游安全措施,防患于未然 | 第46页 | 5.2.5 提高科研创新能力 | 第46页 | 5.2.6 加强人才培养 | 第46-4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第48-50页 | 6.1 结论 | 第48-49页 | 6.2 讨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附录一 广西珍贵树种展示园植物名录 | 第53-62页 | 附录二 广西珍贵树种展示园游客调查问卷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