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4页 |
1 绪论 | 第14-23页 |
1.1 国际土壤分类的发展 | 第14-17页 |
1.1.1 美国土壤系统分类 | 第14-16页 |
1.1.2 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 | 第16-17页 |
1.2 中国土壤分类的发展 | 第17-20页 |
1.2.1 古代土壤分类 | 第17页 |
1.2.2 马伯特土壤分类 | 第17-18页 |
1.2.3 土壤发生分类 | 第18-19页 |
1.2.4 土壤系统分类 | 第19-20页 |
1.3 研究目的、意义及技术路线 | 第20-23页 |
1.3.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0-21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2 研究区土系划分 | 第23-38页 |
2.1 研究区行政概况及自然条件 | 第23-25页 |
2.1.1 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 第23页 |
2.1.2 自然条件 | 第23-25页 |
2.2 土壤分类依据 | 第25-31页 |
2.2.1 土壤发生分类与系统分类资料转化 | 第25-28页 |
2.2.2 主要指标的转换 | 第28-31页 |
2.3 研究区土系 | 第31-38页 |
2.3.1 发生分类土壤类型 | 第31-33页 |
2.3.2 高级分类单元的确定 | 第33-36页 |
2.3.3 基层分类划分及命名 | 第36-38页 |
3 典型土系剖面描述 | 第38-68页 |
3.1 人为土 | 第38-40页 |
3.1.1 壤质混合型热性-普通简育水耕人为土 | 第38-39页 |
3.1.2 黏质混合型热性-变性简育水耕人为土 | 第39-40页 |
3.2 变性土 | 第40-41页 |
3.2.1 黏壤质混合型热性-潜育简育潮湿变性土 | 第40-41页 |
3.3 淋溶土 | 第41-50页 |
3.3.1 黏壤质混合型热性-普通简育湿润淋溶土 | 第41-42页 |
3.3.2 黏质混合型热性-普通简育湿润淋溶土 | 第42-43页 |
3.3.3 黏壤质混合型热性-漂白简育湿润淋溶土 | 第43-44页 |
3.3.4 黏壤质混合型热性-石质简育湿润淋溶土 | 第44-45页 |
3.3.5 黏壤质混合型热性-斑纹简育湿润淋溶土 | 第45-46页 |
3.3.6 黏质混合型热性-普通黏磐湿润淋溶土 | 第46-47页 |
3.3.7 黏质混合型热性-饱和黏磐湿润淋溶土 | 第47-48页 |
3.3.8 黏质混合型热性-砂姜黏磐湿润淋溶土 | 第48-49页 |
3.3.9 黏壤质混合型热性-砂姜黏磐湿润淋溶土 | 第49-50页 |
3.4 雏形土 | 第50-60页 |
3.4.1 壤质混合型热性-普通淡色潮湿雏形土 | 第50-51页 |
3.4.2 黏壤质混合型热性-普通淡色潮湿雏形土 | 第51-52页 |
3.4.3 壤质盖砂质混合型热性-普通淡色潮湿雏形土 | 第52-53页 |
3.4.4 黏质蒙脱石型热性-普通淡色潮湿雏形土 | 第53-54页 |
3.4.5 黏壤质混合型热性-普通砂姜潮湿雏形土 | 第54-55页 |
3.4.6 壤质盖黏质蒙脱石型热性-普通砂姜潮湿雏形土 | 第55-56页 |
3.4.7 黏质盖粗骨壤质混合型热性-普通暗色潮湿雏形土 | 第56-57页 |
3.4.8 粗骨壤质长石混合型热性-普通暗色潮湿雏形土 | 第57-58页 |
3.4.9 黏壤质盖粗骨壤质混合型热性-普通暗色潮湿雏形土 | 第58-59页 |
3.4.10 黏壤质混合型热性-斑纹简育湿润雏形土 | 第59-60页 |
3.5 新成土 | 第60-67页 |
3.5.1 壤质混合型热性-普通红色正常新成土 | 第60-61页 |
3.5.2 粗骨砂质混合型热性-石质湿润正常新成土 | 第61-62页 |
3.5.3 粗骨壤质硅质混合型热性-石质湿润正常新成土 | 第62-63页 |
3.5.4 粗骨质硅质混合型热性-石质湿润正常新成土 | 第63-64页 |
3.5.5 砂质混合型热性-普通湿润正常新成土 | 第64-65页 |
3.5.6 砂质混合型热性-斑纹湿润冲积新成土 | 第65-66页 |
3.5.7 黏壤质混合型热性-普通扰动人为新成土 | 第66-67页 |
3.6 其他土壤类型 | 第67-68页 |
4 土系图编制 | 第68-76页 |
4.1 土壤空间分布规律 | 第68-71页 |
4.1.1 土种与土系可参比性 | 第68-70页 |
4.1.2 土壤图转换操作性浅析 | 第70-71页 |
4.2 制图原理与方法 | 第71-74页 |
4.2.1 资料收集与整理 | 第72-73页 |
4.2.2 土系图编绘 | 第73-74页 |
4.3 制图综合与结果输出 | 第74-76页 |
5 结论及展望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附录 土族编号检索 | 第81-83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