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区矫正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以日照市的实践为例 |
论文目录 | | 中文摘要 | 第11-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7页 | 1.1 选题目的 | 第13页 | 1.2 研究的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 | 第13-14页 | 1.2.1 理论价值 | 第13-14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4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4 研究思路与框架 | 第15-16页 | 1.5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社区矫正概述 | 第17-21页 | 2.1 社区矫正的概念 | 第17页 | 2.2 社区矫正的特征 | 第17-18页 | 2.3 社区矫正的政策、法律依据 | 第18-19页 | 2.4 社区矫正的性质 | 第19-21页 | 第三章 日照市开展社区矫正的创新之举 | 第21-31页 | 3.1 日照市司法行政部门的主要做法 | 第21-24页 | 3.1.1 硬件工作扎实有效 | 第21-22页 | 3.1.2 把好“三关”,确保入矫环节规范 | 第22页 | 3.1.3 落实“三项措施”,确保日常监管规范 | 第22-23页 | 3.1.4 实现“三个创新”,提高教育改造水平 | 第23页 | 3.1.5 开展全市社区矫正管理工作执法大检查 | 第23-24页 | 3.2 日照市法院系统在社区矫正方面取得的成效 | 第24-26页 | 3.2.1 适用非监禁刑呈逐年上升趋势 | 第24-25页 | 3.2.2 建立判前调查、庭中教育、判后告知制度 | 第25页 | 3.2.3 构建同步无缝对接的有效衔接体系 | 第25页 | 3.2.4 做好矫正对象的定点回访工作 | 第25-26页 | 3.3 日照市五莲县“大社区矫正”模式 | 第26-27页 | 3.3.1 构建“一体化”管理基地 | 第26页 | 3.3.2 建立综合性管理机构 | 第26页 | 3.3.3 搭建协同管理平台 | 第26-27页 | 3.3.4 搭建信息管理平台 | 第27页 | 3.4 日照市社区矫正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7-31页 | 3.4.1 日照市社区矫正存在的问题 | 第27-29页 | 3.4.2 社区矫正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29-31页 | 第四章 加强和完善社区矫正的对策 | 第31-39页 | 4.1 完善社区矫正的法制与体制建设 | 第31页 | 4.1.1 尽快出台社区矫正法 | 第31页 | 4.1.2 理顺社区矫正工作体制 | 第31页 | 4.1.3 有条件地赋予被调查人社区矫正地的自主选择权 | 第31页 | 4.2 全面推进社区矫正规范化执法工作 | 第31-32页 | 4.2.1 加强组织机构建设 | 第31-32页 | 4.2.2 组建社区矫正执法大队 | 第32页 | 4.2.3 推进场所设施建设 | 第32页 | 4.3 加强教育矫正工作,发挥攻心治本功效 | 第32-34页 | 4.3.1 制定学习总体规划,指导矫正工作 | 第32-33页 | 4.3.2 强化教育质量,提高服刑意识 | 第33页 | 4.3.3 充分发挥矫正小组作用 | 第33页 | 4.3.4 增加集中教育力度,加强常规教育 | 第33页 | 4.3.5 开展警示教育 | 第33-34页 | 4.4 建立健全适合社区服刑人员特点的教育矫正模式的构想 | 第34-36页 | 4.4.1 合理分工,打造县、乡“大小社区”双教育模式 | 第34页 | 4.4.2 分段教育,充分发挥教育矫正攻心治本作用 | 第34-35页 | 4.4.3 细化奖惩标准,依法规范考核奖惩 | 第35-36页 | 4.4.4 专兼结合,发挥心理矫正 | 第36页 | 4.5 法院系统的措施 | 第36-39页 | 4.5.1 采取有效措施,完善“宽处”的途径 | 第36-37页 | 4.5.2 加强对非监禁刑各阶段的教育 | 第37页 | 4.5.3 结合审判实际,加强未成年人犯罪的挽救工作 | 第37-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42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