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8页 |
绪论 | 第8-14页 |
一、后位继承制度的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第一章 后位继承制度概述 | 第14-26页 |
第一节 后位继承制度的概念 | 第14-15页 |
第二节 后位继承制度的特征 | 第15-17页 |
一、后位继承制度是一种特殊的附条件或附期限的继承制度 | 第15页 |
二、在后位继承制度中遗产发生两次或多次流转 | 第15-16页 |
三、前位继承人与后位继承人之间不必有继承关系 | 第16页 |
四、后位继承制度中受益人受益顺序不同 | 第16页 |
五、后位继承制度可以将继承和遗赠相结合 | 第16-17页 |
第三节 后位继承制度与类似相关继承制度的比较 | 第17-26页 |
一、后位继承制度与附条件、附期限继承制度的比较 | 第17-19页 |
二、后位继承制度与遗嘱信托制度比较 | 第19-22页 |
三、后位继承制度与补充继承制度 | 第22-23页 |
四、后位继承制度与终身地产权制度 | 第23-26页 |
第二章 后位继承法律关系的构成 | 第26-39页 |
第一节 后位继承法律关系的主体 | 第26-31页 |
一、遗嘱人能否成为后位继承法律关系的主体 | 第26页 |
二、前后位继承人的认定 | 第26-28页 |
三、后位继承的简化 | 第28-31页 |
第二节 后位继承法律关系的客体 | 第31-34页 |
一、种类物作为后位继承法律关系的客体 | 第31-32页 |
二、特定物作为后位继承法律关系的客体 | 第32-33页 |
三、可继承的财产权利作为后位继承法律关系的客体 | 第33-34页 |
第三节 后位继承法律关系的内容 | 第34-39页 |
一、前位继承人继承期待权、继承既得权及所有权的转化 | 第34-35页 |
二、后位继承人继承期待权、继承既得权及所有权的转化 | 第35-36页 |
三、前后位继承人之间的法律关系为债权关系而非物权关系 | 第36-38页 |
四、前后位继承人之间的债权关系来源于遗嘱人的遗嘱 | 第38-39页 |
第三章 前后位继承人的权利义务辨析 | 第39-48页 |
第一节 前位继承人的权利义务 | 第39-44页 |
一、前位继承人的权利 | 第39-41页 |
二、前位继承人的义务 | 第41-44页 |
第二节 后位继承人的权利义务 | 第44-48页 |
一、后位继承人的权利 | 第44-46页 |
二、后位继承人的义务 | 第46-48页 |
第四章 寻求前后位继承人之间的利益平衡 | 第48-57页 |
第一节 遗嘱的意思表示解析 | 第48-50页 |
一、条件确定无法成就时的遗产处理 | 第48-49页 |
二、遗嘱中指定的期限是否需要加以限制 | 第49页 |
三、遗产所有权流转的次数是否需要加以限制 | 第49-50页 |
第二节 对前位继承人的规制 | 第50-54页 |
一、对前位继承人民事行为能力的限制 | 第50-51页 |
二、前位继承人处分权的解读 | 第51-52页 |
三、前位继承人如何保持遗产价值相对稳定 | 第52-54页 |
第三节 对后位继承人的规制 | 第54-57页 |
一、后位继承人对前位继承人的监督权 | 第54-55页 |
二、后位继承人必须遵守遗嘱中指定的条件或期限 | 第55-57页 |
第五章 我国对后位继承制度的引入 | 第57-68页 |
第一节 我国引入后位继承制度的必要性 | 第57-62页 |
一、后位继承制度是充分尊重并贯彻遗嘱自由原则的表现 | 第57-58页 |
二、后位继承制度的确立有助于解决各种“社会难题” | 第58-61页 |
三、后位继承制度有利于我国继承立法的统一性 | 第61页 |
四、后位继承制度有利于物尽其用、人尽其能 | 第61-62页 |
第二节 我国引入后位继承制度的障碍及克服 | 第62-64页 |
一、后位继承制度容易导致法律利益“复杂化” | 第62-63页 |
二、后位继承制度可能导致遗产归属不确定、财产利用效率低 | 第63-64页 |
第三节 我国引入后位继承制度的特殊注意事项 | 第64-68页 |
一、后位继承制度中的第三人利益保护 | 第64-66页 |
二、后位继承人的权利转让与遗产处分 | 第66-68页 |
结论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