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5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二、选题意义及背景 | 第11-13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第1章 实际承运人制度之基本理论 | 第15-28页 |
1.1 实际承运人之内涵界定 | 第15-19页 |
1.1.1 受承运人的委托或转委托 | 第15-16页 |
1.1.2 实际从事运输或部分运输 | 第16-19页 |
1.2 实际承运人制度之理论基础 | 第19-21页 |
1.2.1 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相对性”突破的历史轨迹 | 第19-20页 |
1.2.2 实际承运人是合同相对性在承运人一方的突破 | 第20-21页 |
1.3 实际承运人制度与类似制度的比较法考察 | 第21-28页 |
1.3.1 英美法中的“承运人识别” | 第21-23页 |
1.3.2 大陆法中承运人的“履行辅助人” | 第23-25页 |
1.3.3 《鹿特丹规则》中的“海运履约方” | 第25-26页 |
1.3.4 小结 | 第26-28页 |
第2章 实际承运人制度在航次租船合同下之适用:实务层面的考量 | 第28-39页 |
2.1 实际承运人制度与航次租船合同之联系 | 第28-32页 |
2.1.1 航次租船合同的“一般性”与“特别性” | 第28-30页 |
2.1.2 实际承运人制度与航次租船合同在实务中之关联 | 第30-32页 |
2.2 航次租船业务中实际承运人制度适用实践之考察 | 第32-37页 |
2.2.1 航次租船合同下实际承运人之基本形态 | 第32-34页 |
2.2.2 “桐城轮”案的实证分析 | 第34-37页 |
2.3 实际承运人制度对航次租船合同的规范价值 | 第37-39页 |
第3章 实际承运人制度在航次租船合同下之适用:法律层面的考量 | 第39-50页 |
3.1 实际承运人制度在航次租船合同下适用之条件 | 第39-42页 |
3.1.1 提单的概念体系与航次租船合同的关联 | 第39-41页 |
3.1.2 提单的流转是实际承运人制度间接适用的必要条件 | 第41-42页 |
3.2 解释论视角中实际承运人制度在航次租船合同下之适用 | 第42-50页 |
3.2.1 国际公约对租约提单的潜在规范空间 | 第42-45页 |
3.2.2 实际承运人制度在航次租船合同下适用之应然性分析 | 第45-50页 |
第4章 航次租船合同背景下实际承运人制度的完善 | 第50-55页 |
4.1 海上货物运输合同概念的衔接与协调 | 第50-52页 |
4.1.1 海上货物运输合同基本概念之对接 | 第50-51页 |
4.1.2 两种提单在体系化方面的衔接 | 第51-52页 |
4.2 实际承运人配套制度的完善 | 第52-55页 |
4.2.1 明确实际承运人承担法律责任的条件 | 第52-53页 |
4.2.2 诉讼时效制度应与航次租船合同下的提单运输相衔接 | 第53-55页 |
结论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作者简介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