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治理类社会组织孵化问题研究——基于社会行动理论视角的分析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二、概念的界定与理论引入 | 第12-14页 | (一) 社区社会组织 | 第12-13页 | (二) 社区治理类社会组织 | 第13页 | (三) 社会行动理论 | 第13-14页 |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一) 国外对治理类社区社会组织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二) 国内对治理类社区社会组织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四、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16-19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二) 创新之处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对D社区“楼道治理”社团组织孵化的个案考察 | 第19-29页 | 一、个案选择 | 第19-20页 | (一) 个案介绍 | 第19页 | (二) 选择缘由 | 第19-20页 | 二、“楼道治理”社团组织的孵化历程 | 第20-24页 | (一) 倡议 | 第20页 | (二) 调查 | 第20-21页 | (三) 实施 | 第21-23页 | (四) 夭折 | 第23-24页 | 三、“楼道治理”社团组织孵化需要满足的条件 | 第24-27页 | (一) 行动者应具备的主观条件 | 第24页 | (二) 行动实现的环境因素 | 第24-26页 | (三) 思想、观念和行为取向的正确性 | 第26页 | (四) 行动目的应具备现实性 | 第26-27页 | 四、对“楼道治理”社团组织孵化培育的思考 | 第27-29页 | (一) 社区:是主导还是引导? | 第27-28页 | (二) 居民:是素质、意愿问题还是能力问题? | 第28页 | (三) 社区与居民之间的信任是关键 | 第28-29页 | 第三章 社会行动理论视角下社区治理类社会组织的限制因素 | 第29-34页 | 一、社区治理类社会组织孵化行动的要素 | 第29-30页 | (一) 行动者 | 第29页 | (二) 目的 | 第29页 | (三) 情景 | 第29-30页 | (四) 规范限定 | 第30页 | 二、社区治理类社会组织行动要素的限制性因素 | 第30-34页 | (一) 行动者自身的限制 | 第30-31页 | (二) 目标实现的环境因素限制 | 第31-32页 | (三) 规范限定 | 第32-33页 | (四) 行动目的可能性 | 第33-34页 | 第四章 关于治理类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思考 | 第34-39页 | 一、治理类社区社会组织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 | 第34-35页 | (一) 居民认知程度的提高 | 第34页 | (二) 组织发展经验的丰富 | 第34页 | (三) 资本的不断积累 | 第34-35页 | 二、治理类社区社会组织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 | 第35-36页 | (一) 法律法规不健全,缺乏法律保障 | 第35页 | (二) 社区治理机制不健全,缺乏生存环境 | 第35页 | (三) 居民参与不充分,组织发展步履维艰 | 第35-36页 | (四) 组织自身能力有限,内生动力不足 | 第36页 | 三、促进治理类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措施建议 | 第36-39页 | (一)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增强政府扶持力度 | 第36-37页 | (二) 完善社区治理机制建设,培育组织生存土壤 | 第37页 | (三) 提高社区公信力,增强居民参与力度 | 第37页 | (四) 完善组织自身建设、提高服务能力 | 第37-39页 | 第五章 研究总结及研究局限 | 第39-40页 | 一、研究总结 | 第39页 | 二、研究局限 | 第39-40页 | (一) 方法局限 | 第39页 | (二) 研究不足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附录 | 第42-46页 | 致谢 | 第46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