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接网络的简化计算方法研究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绪论 | 第8-22页 | · 研究背景 | 第8-19页 | · 国内外对于网络计划的研究和应用 | 第8-10页 | · 网络计划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 | 第10-12页 | · 传统的衔接网络向搭接网络的发展 | 第12-14页 | · PERT技术的发展 | 第14-15页 | · 搭接网络的研究进展 | 第15-19页 | · 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 研究内容 | 第20页 |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2 搭接网络的理论基础 | 第22-28页 | · 搭接网络逻辑关系的基本概念 | 第22-23页 | · 搭接逻辑关系的表示方法 | 第23-26页 | · FTS逻辑关系的表示方法 | 第23-24页 | · FTF逻辑关系的表示方法 | 第24页 | · STS逻辑关系的表示方法 | 第24-25页 | · STF逻辑关系的表示方法 | 第25-26页 | · 组合逻辑关系的表示方法 | 第26页 | · 基本时间参数的含义 | 第26-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3 最小时距的搭接网络时间参数的一般计算方法 | 第28-45页 | · 基于LAG_(i,J)的搭接网络时间参数计算方法 | 第28-39页 | · LAG_(i,j),的计算方法 | 第28-30页 | · 基于LAG_(i,j),的时间参数计算步骤 | 第30-31页 | · 计算实例 | 第31-39页 | · 定义法计算搭接网络时间参数的方法 | 第39-44页 | · 最小时距搭接网络的时间参数计算公式 | 第40页 | · 定义法计算时间参数的步骤 | 第40-41页 | · 计算实例 | 第41-44页 | · 两种方法的特点 | 第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4 含有最大时距的搭接网络时间参数的一般计算方法 | 第45-54页 | · 含有最大时距的搭接网络的判定公式 | 第45-46页 | · 含有最大时距的搭接网络的一般计算步骤 | 第46-49页 | · 计算实例 | 第49-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5 搭接网络与衔接网络的计算流程比较 | 第54-60页 | · 最早时间的计算流程比较 | 第55-57页 | · 最迟时间的计算流程比较 | 第57-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6 最小时距的搭接网络时间参数的简化计算方法 | 第60-64页 | · 虚拟时距工作持续时间的确定 | 第60页 | · 转化后的衔接网络时间参数的计算步骤 | 第60-61页 | · 计算实例 | 第61-63页 |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7 含有最大时距的搭接网络时间参数的简化计算方法 | 第64-68页 | · 虚拟时距工作持续时间的确定 | 第64页 | · 转化后的衔接网络时间参数的计算步骤 | 第64页 | · 计算实例 | 第64-67页 |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结论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