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1 绪论 | 第12-20页 |
1.1 选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1.2 外围护墙体发展现状 | 第13-15页 |
1.2.1 国外外围护墙体发展现状 | 第13-14页 |
1.2.2 国内外围护墙体发展现状 | 第14-15页 |
1.3 装配式外围护结构抗震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3.1 装配式混凝土外围护墙体结构抗震性能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2 装配式钢结构外围护体系抗震性能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4 本文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 第18-20页 |
2 装配式外围护结构拟静力加载试验 | 第20-60页 |
2.1 材料基本参数 | 第20-23页 |
2.2 试件设计及分组 | 第23-33页 |
2.2.1 试件设计 | 第23-25页 |
2.2.2 钢筋混凝土框架的设计及制作 | 第25-32页 |
2.2.3 墙板的安装 | 第32-33页 |
2.2.4 试件的分组 | 第33页 |
2.3 试验加载设置 | 第33-35页 |
2.4 试验加载过程及试验现象 | 第35-58页 |
2.4.1 复合类150mm厚墙板上连下垫试件 | 第35-38页 |
2.4.2 复合类90mm+90mm厚墙板上下连接试件 | 第38-40页 |
2.4.3 轻质类150mm厚墙板上连下垫试件 | 第40-42页 |
2.4.4 轻质类150mm厚墙板上下连接两侧有柔性填充试件 | 第42-45页 |
2.4.5 复合类150mm厚墙板上下连接两侧有柔性填充试件 | 第45-48页 |
2.4.6 轻质类150mm厚墙板上下连接试件 | 第48-51页 |
2.4.7 轻质类150mm厚墙板上下连接带窗洞试件 | 第51-54页 |
2.4.8 轻质类150mm厚墙板上下连接带门洞试件 | 第54-5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3 装配式外围护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 第60-84页 |
3.1 引言 | 第60页 |
3.2 不同因素对试件破坏形态的影响 | 第60-66页 |
3.2.1 墙板类型的影响 | 第60-61页 |
3.2.2 连接形式的影响 | 第61-62页 |
3.2.3 柔性填充的影响 | 第62-64页 |
3.2.4 门窗开洞的影响 | 第64-65页 |
3.2.5 层板使用的影响 | 第65-66页 |
3.3 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 第66-82页 |
3.3.1 滞回曲线 | 第66-70页 |
3.3.2 骨架曲线及延性 | 第70-74页 |
3.3.3 刚度退化现象 | 第74-77页 |
3.3.4 耗能能力 | 第77-8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4 装配式外围护结构抗震性能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 | 第84-96页 |
4.1 引言 | 第84页 |
4.2 装配式外围护结构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84-90页 |
4.2.1 材料本构关系 | 第84-86页 |
4.2.2 单元的选取 | 第86-87页 |
4.2.3 ANSYS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87-89页 |
4.2.4 边界条件约束及加载 | 第89-90页 |
4.3 装配式外围护结构有限元分析 | 第90-94页 |
4.3.1 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 | 第90-93页 |
4.3.2 装配式外围护结构受力机理及破坏形态分析 | 第93-9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94-96页 |
5 装配式外围护结构简化力学计算模型 | 第96-108页 |
5.1 引言 | 第96页 |
5.2 装配式外围护结构力学模型简化 | 第96-104页 |
5.2.1 等效斜撑力学模型理论的发展 | 第96-97页 |
5.2.2 力学模型的简化 | 第97-102页 |
5.2.3 装配式外围护结构水平抗震极限承载力计算 | 第102-104页 |
5.3 基于简化力学模型的参数影响分析 | 第104-10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07-108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08-110页 |
6.1 结论 | 第108-109页 |
6.2 展望 | 第109-110页 |
参考文献 | 第110-114页 |
作者简历 | 第114-118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