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1.1 引言 | 第9-10页 |
1.2 山地掉层建筑结构概述 | 第10-11页 |
1.2.1 掉层建筑结构介绍 | 第10页 |
1.2.2 国内外对掉层的探索及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 地下室嵌固端概述 | 第11-13页 |
1.3.1 地下室嵌固端概念 | 第11页 |
1.3.2 国内外对地下室嵌固端的探索及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4 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2 项目背景情况及结构分析 | 第15-29页 |
2.1 工程概述 | 第15页 |
2.2 材料 | 第15-16页 |
2.2.1 混凝土 | 第15页 |
2.2.2 钢筋 | 第15-16页 |
2.3 荷载 | 第16-17页 |
2.3.1 楼(屋)面荷载 | 第16-17页 |
2.3.2 风荷载 | 第17页 |
2.3.3 地震作用 | 第17页 |
2.4 结构设计体系 | 第17-19页 |
2.4.1 设计目标 | 第17-18页 |
2.4.2 结构布置及构件尺寸 | 第18-19页 |
2.5 分析模型与计算假定 | 第19-20页 |
2.5.1 分析模型 | 第19-20页 |
2.5.2 计算假定 | 第20页 |
2.6 结构的分析结果 | 第20-26页 |
2.6.1 结构质量 | 第20页 |
2.6.2 结构周期 | 第20-22页 |
2.6.3 结构楼层抗侧刚度及抗剪承载力 | 第22-24页 |
2.6.4 地震作用和风荷载作用分析结果 | 第24-26页 |
2.7 建筑超限情况分析 | 第26-28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3 基于 Midas Building 的结构动力时程分析 | 第29-53页 |
3.1 时程分析法简介 | 第29页 |
3.2 Midas Building软件简介 | 第29-33页 |
3.2.1 Midas Building材料本构关系及滞回模型 | 第29-31页 |
3.2.2 Midas Building非线性单元 | 第31-33页 |
3.3 本项目计算模型及方法 | 第33-36页 |
3.3.1 结构计算模型及方法 | 第33页 |
3.3.2 地震动输入 | 第33-35页 |
3.3.3 多遇地震弹性时程分析结果 | 第35-36页 |
3.4 建筑结构在设防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 | 第36-51页 |
3.4.1 分析目的 | 第36-37页 |
3.4.2 输入地震波参数 | 第37页 |
3.4.3 设防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结果 | 第37-39页 |
3.4.4 设防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出铰状态 | 第39-42页 |
3.4.5 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结果 | 第42-44页 |
3.4.6 罕遇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出铰状态 | 第44-47页 |
3.4.7 弹塑性时程分析结论与抗震性能评价 | 第47-5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4 基于 SAP2000 的结构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 | 第53-63页 |
4.1 软件简介 | 第53-56页 |
4.1.1 SAP2000 材料本构关系及滞回模型 | 第53-54页 |
4.1.2 SAP2000 非线性单元 | 第54-56页 |
4.2 本项目计算模型及方法 | 第56-57页 |
4.3 建筑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 | 第57-60页 |
4.3.1 分析目的 | 第57页 |
4.3.2 罕遇地震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 | 第57-59页 |
4.3.3 罕遇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出铰状态 | 第59-60页 |
4.3.4 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结论 | 第60页 |
4.4 两个软件分析结果对比 | 第60-6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5 掉层地下室对结构的影响分析及设计建议 | 第63-83页 |
5.1 引言 | 第63页 |
5.2 算例分析 | 第63-82页 |
5.2.1 研究方法 | 第63-64页 |
5.2.2 算例设计 | 第64-67页 |
5.2.3 剪切型结构算例分析 | 第67-76页 |
5.2.4 弯曲型结构算例分析 | 第76-81页 |
5.2.5 分析结果及抗震措施 | 第81-82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83-85页 |
6.1 本论文得出主要结论 | 第83页 |
6.2 存在的问题及对后续工作的展望 | 第83-85页 |
致谢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89页 |
附录 | 第89-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