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14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 碳化硅表面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碳化硅表面吸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碳化硅表面掺杂研究现状 | 第12页 |
· 存在不足 | 第12-13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2 理论基础及计算方法 | 第14-20页 |
· 第一性原理概要 | 第14-18页 |
· Hartree-Fock近似 | 第14-15页 |
· 密度泛函理论DFT(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 第15-17页 |
· 赝势方法 | 第17-18页 |
· 确定化学反应路径和寻找过渡态的方法 | 第18页 |
· MS软件及CASTEP模块和DMol3介绍: | 第18-20页 |
· CASTEP软件包 | 第18-19页 |
· CASTEP的相关设置 | 第19页 |
· DMol3模块介绍 | 第19-20页 |
3 表面吸附和表面模型 | 第20-22页 |
· 表面吸附 | 第20-21页 |
· 表面吸附 | 第20页 |
· 脱氢吸附 | 第20-21页 |
· 计算模型的构建 | 第21-22页 |
4 CO分子在SiC(001)表面的吸附 | 第22-45页 |
· CO分子在SiC(001)-(2×2)表面的吸附 | 第22-28页 |
· SiC(001)-(2×2)以及CO分子在SiC(001)-(2×2)表面吸附的结构 | 第22-23页 |
· CO分子在SiC(001)-(2×2)表面的吸附能及结构参数变化 | 第23-24页 |
· CO分子在SiC(001)-(2×2)表面吸附时电荷转移 | 第24-26页 |
· CO分子吸附在SiC(001)-(2×2)表面的态密度分析 | 第26-27页 |
· CO分子吸附在SiC(001)-(2×2)表面的前线轨道分析 | 第27-28页 |
· CO分子在SiC(001)-(3×2)表面的吸附 | 第28-34页 |
· SiC(001)-(3×2)结构以及CO分子在SiC(001)-(3×2)表面吸附的结构 | 第28-29页 |
· CO分子在SiC(001)-(3×2)表面的吸附能及结构参数变化 | 第29-30页 |
· CO分子在SiC(001)-(3×2)表面吸附时电荷转移 | 第30-32页 |
· CO分子吸附在SiC(001)-(3×2)表面的态密度分析 | 第32-33页 |
· CO分子吸附在SiC(001)-(3×2)表面的前线轨道分析 | 第33-34页 |
· CO分子在SiC(001)-(3×3)表面吸附 | 第34-39页 |
· SiC(001)-(3×3)及CO分子在SiC(001)-(3×3)表面吸附的结构 | 第34-35页 |
· CO分子在SiC(001)-(3×3)表面的吸附能及结构参数变化 | 第35页 |
· CO分子在SiC(001)-(3×3)表面吸附时电荷转移 | 第35-37页 |
· CO分子吸附在SiC(001)-(3×3)表面的态密度分析 | 第37-38页 |
· CO分子吸附在SiC(001)-(3×3)表面的前线轨道分析 | 第38-39页 |
· CO分子以三种不同覆盖度在SiC(001)表面的吸附情况比较 | 第39-40页 |
· 掺入不同浓度铝原子之后SiC(001)-(2×2)结构 | 第40-42页 |
· 掺入不同浓度铝原子后SiC(001)-(2×2)结构图 | 第40-41页 |
· SiC(001)-(2×2)结构掺入不同浓度铝原子时电荷布居数及能量的比较 | 第41-42页 |
· 表面掺杂铝原子后不同吸附的结构图 | 第42-45页 |
· 铝原子掺杂比为 0.25时CO分子吸附在SiC(001)-(2×2)表面的结构 | 第42页 |
· CO分子在铝原子掺杂比 0.25的SiC(001)-(2×2)表面的吸附能及结构参数变化 | 第42-43页 |
· CO分子在铝原子掺杂比为 0.25时SiC(001)-(2×2)表面的态密度图 | 第43-45页 |
5 甲氧基分子在SiC(001)表面的吸附 | 第45-62页 |
· CH_3O分子在SiC(001)-(2×2)表面的吸附 | 第45-50页 |
· CH_3O分子在SiC(001)-(2×2)不同位置的吸附结构 | 第45页 |
· CH_3O分子在SiC(001)-(2×2)表面的吸附能及结构参数变化 | 第45-46页 |
· CH_3O分子在SiC(001)-(2×2)表面吸附时电荷转移 | 第46-47页 |
· CH_3O分子吸附在SiC(001)-(2×2)表面不同位置的态密度 | 第47-49页 |
· CH_3O分子吸附在SiC(001)-(2×2)表面的前线轨道分析 | 第49-50页 |
· CH_3O分子在SiC(001)-(3×2)表面的吸附 | 第50-55页 |
· CH_3O分子在SiC(001)-(3×2)表面吸附结构 | 第50页 |
· CH_3O分子在SiC(001)-(3×2)表面的吸附能及结构参数变化 | 第50-51页 |
· CH_3O分子在SiC(001)-(3×2)表面吸附时电荷转移 | 第51-52页 |
· CH_3O分子吸附在SiC(001)-(3×2)表面不同位置的态密度 | 第52-54页 |
· CH_3O分子吸附在SiC(001)-(3×2)表面的前线轨道分析 | 第54-55页 |
· CH_3O分子在SiC(001)-(3×3)表面的吸附 | 第55-60页 |
· CH_3O分子在SiC(001)-(3×3)表面吸附结构 | 第55页 |
· CH_3O分子在SiC(001)-(3×3)表面的吸附能及结构参数变化 | 第55-56页 |
· CH_3O分子在SiC(001)-(3×3)表面吸附时电荷转移 | 第56-57页 |
· CH_3O分子吸附在SiC(001)-(3×3)表面不同位置的态密度 | 第57-59页 |
· CH_3O分子吸附在SiC(001)-(3×3)表面的前线轨道分析 | 第59-60页 |
· CH_3O分子以三种不同覆盖度在SiC(001)表面的吸附情况比较 | 第60-62页 |
6 CH4吸附在SiC(001)-(3×3)表面的脱氢吸附 | 第62-66页 |
· CH_4-CH_3+H | 第62-63页 |
· CH_3-CH_2+H | 第63-64页 |
· CH_2-CH+H | 第64-65页 |
· CH-C+H | 第65-66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 结论 | 第66-67页 |
· 展望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附录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