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台民俗体育融入小学校本课程的比较研究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 前言 | 第9-10页 | · 选题依据 | 第9-10页 | ·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 文献综述 | 第10-17页 | · 相关民俗体育的研究 | 第10-12页 | · 相关校本课程的研究 | 第12-13页 | · 关于民俗体育融入校本课程相关研究 | 第13-17页 |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7-20页 | · 研究对象 | 第17-18页 | ·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 文献资料法 | 第18页 | · 问卷调查法 | 第18-19页 | · 比较分析法 | 第19页 | · 数理统计法 | 第19-20页 | 第3章 研究结果的比较分析 | 第20-33页 | · 关于民俗体育进入校本课程相关政策的情况 | 第20页 | · 闽台两地小学民俗体育教师的情况 | 第20-24页 | · 对民俗体育认知度的对比分析 | 第21-22页 | · 对提高民俗体育技能的途径意向对比分析 | 第22-23页 | · 掌握相关技能及胜任民俗体育课程教学的对比分析 | 第23页 | · 对传承途径及进入学校方式的认识情况 | 第23-24页 | · 闽台两地小学生对民俗体育认知度的情况 | 第24-26页 | · 对民俗体育的了解情况 | 第24-25页 | · 参与民俗体育活动的动机对比分析 | 第25页 | · 参与民俗体育活动方式比较分析 | 第25-26页 | · 闽台两地场地、器材的情况 | 第26-28页 | · 小学民俗体育器材设备情况 | 第26-27页 | · 民俗体育场地设施情况的对比分析 | 第27-28页 | · 闽台两地小学民俗体育课程设置的情况 | 第28-30页 | · 民俗体育课程设置的性质 | 第28页 | · 民俗体育体育课程的学时比较 | 第28-30页 | · 闽台两地民俗体育教学内容的情况 | 第30-33页 | · 小学开展民俗体育的形式对比分析 | 第30页 | · 小学已开展的民俗体育项目 | 第30-32页 | · 小学民俗体育项目的可行性现状 | 第32-33页 | 第4章 结论与启示 | 第33-39页 | · 政府加大政策扶持 | 第33页 | · 建立闽台两地师资共享互换模式,完善民俗体育师资及相关指导员的培育途径 | 第33-34页 | · 寒、暑假期间学生进行民俗体育交流活动模式 | 第34-35页 | · 多途径多功能地开发和利用民俗体育场地器材 | 第35页 | · 进一步完善民俗体育课程设置体系 | 第35-36页 | · 加强对民俗体育项目资源的挖掘、整理和研究 | 第36页 | · 促进民俗体育融入小学校本课程开展的延伸 | 第36-39页 | · 实施民俗体育课程,设立完整的评核制度体系 | 第36-37页 | · 通过学校推广民俗体育,建立“一技一艺”发展目标 | 第37页 | · 实施“闽南民俗体育文化入岛战略” | 第37-38页 | · 鼓励闽台民俗体育相关专家、学者、民间游戏艺人编撰各制作项民俗体育系列教材器具用书 | 第38页 | · 利用大陆传统文化资源,对赴陆求学的台湾学子进行传统体育文化教育 | 第38-39页 | 第5章 结束语 | 第39-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附录 | 第44-53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3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