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11-13页 |
(一) 政策的导向 | 第11-12页 |
(二) 市场的需求 | 第12页 |
(三) 网民的关注 | 第12页 |
(四) 改革的需要 | 第12-13页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一) 国外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和研究 | 第13页 |
(二) 国内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和研究 | 第13-15页 |
(三) 国内外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中政府行为的研究 | 第15-16页 |
三、研究的意义、重点和难点 | 第16-17页 |
(一) 研究的意义 | 第16-17页 |
(二) 研究的重点 | 第17页 |
(三) 研究的难点 | 第17页 |
四、研究的内容、方法与技术框架 | 第17-19页 |
(一)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三) 技术框架 | 第18-19页 |
第2章 乡村生态旅游与政府行为的关系 | 第19-25页 |
一、核心概念 | 第19-20页 |
(一) 乡村生态旅游 | 第19-20页 |
(二) 政府行为 | 第20页 |
二、相关理论 | 第20-22页 |
(一)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0-21页 |
(二) 生态学理论 | 第21页 |
(三)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21页 |
(四) 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21页 |
(五) 公共产品理论 | 第21页 |
(六) 利益主体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21-22页 |
三、乡村生态旅游与政府行为的关系 | 第22-23页 |
(一) 政府能解决乡村生态旅游活动中产生的矛盾 | 第22页 |
(二) 乡村生态旅游发展能提升政府综合实力 | 第22页 |
(三) 政府在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中能有所作为 | 第22-23页 |
(四) 政府行为失灵对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影响 | 第23页 |
四、当前社会背景和时代背景对政府行为的定位 | 第23-25页 |
(一) 经济体制改革对政府行为的定位 | 第23-24页 |
(二) 政府行政改革对政府行为的定位 | 第24页 |
(三) 文化体制改革对政府行为的定位 | 第24页 |
(四) 社会体制改革对政府行为的定位 | 第24页 |
(五)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对政府行为的定位 | 第24-25页 |
第3章 温州市乡村生态旅游现状及政府行为分析 | 第25-39页 |
一、温州乡村生态旅游现状 | 第25-26页 |
(一) 条件优越 | 第25页 |
(二) 发展迅速 | 第25-26页 |
(三) 种类较多 | 第26页 |
二、正确定位的政府行为对温州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意义 | 第26-29页 |
(一) 能为温州旅游业发展开辟新路径 | 第26-27页 |
(二) 能推动温州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 第27页 |
(三) 能助推温州建设美丽乡村 | 第27-28页 |
(四) 能增加温州新的经济增长点 | 第28-29页 |
三、温州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中政府行为分析 | 第29-34页 |
(一) 温州地方政府在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 第29-31页 |
(二) 温州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中政府行为存在的不足 | 第31-34页 |
四、实证分析:永嘉县楠溪江流域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中的政府行为 | 第34-39页 |
(一) 永嘉县及楠溪江风景区简况 | 第34页 |
(二) 永嘉县楠溪江流域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中政府行为分析 | 第34-39页 |
第4章 温州市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中政府行为的优化对策及建议 | 第39-51页 |
一、强化宏观经济调控力度 | 第40-41页 |
(一) 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和财政扶持力度 | 第40页 |
(二) 加强金融工具对乡村生态旅游业的支持 | 第40页 |
(三) 加大补助奖励力度 | 第40-41页 |
(四) 强化用地支持 | 第41页 |
(五) 把好产业导向关 | 第41页 |
二、强化旅游市场监管 | 第41-44页 |
(一) 做好规划制定、衔接和执行工作 | 第41-42页 |
(二) 理顺乡村生态旅游管理体制 | 第42-43页 |
(三) 打造乡村生态旅游信息共享平台 | 第43页 |
(四) 推动乡村生态旅游协会及相关民间组织的培育发展 | 第43页 |
(五) 建立健全乡村生态旅游运营体系 | 第43-44页 |
三、强化公共服务提供 | 第44-47页 |
(一) 完善乡村生态旅游要素保障 | 第45-46页 |
(二) 精心设计旅游产品及旅游线路 | 第46页 |
(三) 积极构建、推广旅游品牌形象 | 第46-47页 |
(四) 加大旅游市场营销推广力度 | 第47页 |
(五) 加强乡村生态旅游业人才建设 | 第47页 |
四、强化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保护 | 第47-51页 |
(一) 保护生态环境 | 第48页 |
(二) 保护历史文化 | 第48-49页 |
(三) 保障社会稳定安全 | 第49-51页 |
结论 | 第51-54页 |
一、基本结论 | 第51-52页 |
二、研究展望 | 第52-54页 |
(一) 关于农民利益保障的问题 | 第52页 |
(二) 关于行业协会社会组织作用发挥的问题 | 第52页 |
(三) 关于政府行为中权利寻租等腐败问题 | 第52-54页 |
注释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2页 |
附录 | 第62-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