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私立大学董事会制度研究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研究大学董事会制度的意义 | 第9-10页 | · 研究近代大学董事会制度的意义 | 第10页 | · 研究综述 | 第10-14页 | · 近代私立大学发展概况研究 | 第11-12页 | · 近代私立大学校史研究 | 第12-13页 | · 近代私立大学办学者(校长)个人办学思想及实践的研究 | 第13页 | · 近代私立大学的管理及董事会制度的研究 | 第13-14页 |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4-15页 |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17页 | 第2章 近代私立大学董事会制度概述 | 第17-25页 | · 近代私立大学董事会制度发展概况 | 第17-21页 | · 私立大学董事会制度的萌芽(20世纪末-1912年) | 第17-18页 | · 私立大学董事会制度的发展(1912年-1927年) | 第18-19页 | · 私立大学董事会制度的完善(1927年-1937年) | 第19-21页 | · 近代私立大学董事会组织特征 | 第21-23页 | · 近代私立大学董事会制度产生的历史原因 | 第23-25页 | 第3章 私立大学董事会制度之个案研究 | 第25-35页 | · 私立厦门大学的董事会制度 | 第25-28页 | · 创办之初的校董会(1921年-1928年) | 第25-27页 | · 发展中期的校董会(1928年-1934年) | 第27页 | · 请求改国立时期的校董会(1934年-1937年) | 第27-28页 | · 私立中华大学的校董会 | 第28-32页 | · 复办与发展时期的校董会(1928年-1938年) | 第28-29页 | · 西迁重庆时的校董会(1938年-1946年) | 第29-31页 | · 复员与转轨时期的校董会(1946年-1952年) | 第31-32页 | · 私立大学董事会制度消亡的原因 | 第32-35页 | · 自致性因素:董事会自身运行不善 | 第33页 | · 强迫性因素:政府外部力量的控制 | 第33-35页 | 第4章 近代私立大学董事会制度的当代启示 | 第35-41页 | · 加强民办高校与政府的联系的同时,竭力保持自身的独立性 | 第35-36页 | · 设置正确的办学宗旨,秉承教育公益原则 | 第36-37页 | · 划分明确的职责权限,行政部门各司其职 | 第37-38页 | · 推举多样化董事会成员,扩大学校影响力 | 第38-39页 | · 完善法律法规,建立校长、董事长互相监督机制 | 第3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5页 | 致谢 | 第45-4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47
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