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弯构件非线性分析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 引言 | 第12-13页 | · 背景综述 | 第13-17页 | · 钢结构稳定问题发展概述 | 第13-14页 | · 基本理论概述 | 第14-17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对象、内容 | 第17-19页 | · 压弯构件 | 第17页 | · 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 本文研究方法 | 第19页 | · 本文内容的组织安排 | 第19-20页 | 第二章 非线性分析的理论基础 | 第20-28页 | · 概述 | 第20页 | · 非线性研究方法介绍 | 第20-22页 | · 解析法 | 第20-21页 | · 数值法 | 第21-22页 | · 平衡的稳定性准则 | 第22-23页 | · 静力准则 | 第22页 | · 能量准则 | 第22-23页 | · 基本假定 | 第23-24页 | · 对压弯构件承载力起决定作用的5个因素 | 第24-26页 | · 材料性能 | 第24-25页 | · 几何尺寸 | 第25-26页 | · 支撑情况 | 第26页 | · 偏心因素 | 第26页 | · 残余应力 | 第26页 | ·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第三章 截面非线性分析 | 第28-48页 | · 概述 | 第28页 | · 方向规定和参数表示方法 | 第28-30页 | · 方向规定 | 第28-29页 | · 参数表示方法 | 第29-30页 | · 数值迭代法介绍和收敛准则 | 第30-32页 | · 数值迭代法介绍 | 第30-31页 | · 收敛准则 | 第31-32页 | · 全截面条带法 | 第32页 | · 刚度矩阵及内力计算方法 | 第32-34页 | · 程序框图设计 | 第34-40页 | · 割线刚度迭代法 | 第34-37页 | · 切线刚度迭代法 | 第37-38页 | · 常刚度迭代法 | 第38-40页 | · 矩形截面 | 第40-45页 | · 截面信息 | 第40-41页 | · 非线性分析结果 | 第41-44页 | · 与解析解对比 | 第44-45页 | · 工字形截面 | 第45-46页 | · 截面信息 | 第45页 | · 非线性分析结果 | 第45-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四章 压弯杆件非线性分析 | 第48-70页 | · 概述 | 第48页 | · 方向规定 | 第48页 | · 共轭梁法及其实现方法 | 第48-53页 | · 共轭梁法介绍 | 第48-49页 | · 共轭梁法的实现方法 | 第49-52页 | · 共轭梁法程序实现所用方程 | 第52-53页 | · 收敛准则 | 第53-54页 | · 程序框图设计 | 第54-57页 | · 压弯构件两端偏心距相同 | 第54-55页 | · 压弯构件两端偏心距不同 | 第55-57页 | · 矩形截面杆件分析 | 第57-63页 | · 杆件信息 | 第57页 | · 弹性状态,长细比固定,偏心距-轴力-挠度相关关系 | 第57-58页 | · 弹性状态,偏心距固定,长细比-轴力-挠度相关关系 | 第58-59页 | · 弹塑性状态,长细比固定,偏心距-轴力-挠度相关关系 | 第59页 | · 弹塑性状态,偏心距固定,长细比-轴力-挠度相关关系 | 第59-60页 | · 塑性极限荷载 | 第60-63页 | · 工字形截面杆件分析 | 第63-68页 | · 杆件信息 | 第63页 | · 弹性状态,长细比固定,偏心距-轴力-挠度相关关系 | 第63-64页 | · 弹性状态,偏心距固定,长细比-轴力-挠度相关关系 | 第64页 | · 弹塑性状态,长细比固定,偏心距-轴力-挠度相关关系 | 第64-65页 | · 弹塑性状态,偏心距固定,长细比-轴力-挠度相关关系 | 第65-66页 | · 塑性极限荷载 | 第66-68页 | ·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五章 Ansys对比验证 | 第70-73页 | · 概述 | 第70页 | · 杆件计算模型 | 第70-71页 | · 计算信息 | 第70页 | · Ansys计算模型建立 | 第70-71页 | · 荷载位移关系 | 第71页 | ·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73-75页 | · 本文所做的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 第73页 | · 论文创新点 | 第73页 | · 存在的问题及后续工作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79
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