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境—现代佛教建筑的建筑意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9页 |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3-14页 | · 文献综述 | 第14-15页 | · 佛教建筑的相关理论研究 | 第14-15页 | · 中国传统美学及建筑意境理论相关研究 | 第15页 | ·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5-17页 |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创新点 | 第16页 |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研究的理论框架 | 第17-19页 | 第二章 中国佛教建筑发展简述 | 第19-32页 | · 传统佛教思想与其建筑 | 第19-24页 | · 传统佛教思想特征 | 第20-21页 | · 传统佛教建筑特征 | 第21-24页 | · 现代佛教思想与其建筑 | 第24-31页 | · 现代佛教思想特征 | 第24-26页 | · 现代佛教对建筑的新需求 | 第26-27页 | · 现代佛教建筑的时代特征 | 第27-28页 | · 大陆现代佛教建筑发展惰性 | 第28-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中国传统美学的“意”与“境” | 第32-51页 | · “意”与“境”相关理论研究 | 第33-37页 | · 意象——寓“意”于象,情于象内 | 第33-35页 | · 意境——审美情趣,生于象外 | 第35-36页 | · 境界——情景交融,心灵状态 | 第36-37页 | · 诗意、画意、建筑意 | 第37-50页 | · 诗意 | 第37-38页 | · 画意 | 第38-40页 | · 建筑意 | 第40-48页 | · 佛教建筑的建筑意 | 第48-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现代佛教建筑的建筑意表达和策略 | 第51-87页 | · 万变不离其宗——变化的形态,不变的建筑意 | 第51-61页 | · 自然因素 | 第52-55页 | · 美学因素 | 第55-60页 | · 伦理道德因素 | 第60-61页 | · 现代佛教建筑诗意画意的展现 | 第61-71页 | · 节奏与韵律——展现诗意画意述说美 | 第61-68页 | · 虚实相生——展现诗意画意妙境美 | 第68-71页 | · 现代佛教建筑意的凝固与呈现 | 第71-86页 | · 基于建筑意的空间表达 | 第73-80页 | · 基于建筑意的形式表现 | 第80-86页 |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87-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3页 | 致谢 | 第93
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