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老龄化背景下民族养老机构研究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20页 | ·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 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 文献回顾与评述 | 第10-16页 |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0-14页 |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 简要评述 | 第15-16页 | · 理论分析框架 | 第16-17页 | · 福利多元主义理论 | 第16-17页 | ·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第17页 | ·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7-20页 | ·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第2章 南京市养老机构基本概况 | 第20-30页 | · 南京市养老机构发展历程 | 第20-21页 | · 萌芽形成时期(1949年-1978年) | 第20页 | · 发展完善时期(1979年-2000年) | 第20-21页 | · 快速发展时期(2001年-至今) | 第21页 | · 南京市养老机构宏观环境分析 | 第21-25页 | · 政治法律环境 | 第22页 | · 社会经济环境 | 第22-23页 | · 社会人文环境 | 第23-24页 | · 技术自然环境 | 第24-25页 | · 南京市养老机构微观个案分析 | 第25-30页 | · 南京允德乐龄(象山)老年机构 | 第25-27页 | · 南京市鼓楼区心贴心老年服务中心 | 第27-28页 | · 南京市鼓楼区期颐老年护理院 | 第28-30页 | 第3章 南京市回族养老机构研究 | 第30-45页 | · 南京市回族概况及民族特殊性 | 第30-32页 | · 南京市回族概况 | 第30-31页 | · 回族生活特殊性 | 第31-32页 | · 南京市回族机构养老的特殊需求 | 第32-36页 | · 饮食生活需求 | 第32-34页 | · 区域布局需求 | 第34-35页 | · 精神与心理需求 | 第35-36页 | · 南京市回族养老机构的状况分析 | 第36-42页 | · 南京市回族养老机构的现状 | 第36-38页 | · 南京市回族养老机构存在的问题 | 第38-42页 | · 南京市不同民族养老机构实践反思 | 第42-45页 | · 相似性分析 | 第42-43页 | · 差异性分析 | 第43-45页 | 第4章 回族养老机构的反思分析 | 第45-50页 | · 回族养老机构建立的原因 | 第45-46页 | · 回族养老机构建立的成果 | 第46-47页 | · 回族机构养老事业的深刻反思 | 第47-50页 | · 从政府层面 | 第48页 | · 从伊斯兰教协会层面 | 第48-49页 | · 从回族老人层面 | 第49-50页 | 第5章 南京市回族养老机构发展路径探讨 | 第50-57页 | · 政府层面:加强机构养老服务制度体系建设 | 第50-53页 | · 完善机构养老服务政策,增加少数民族养老优惠制度 | 第50-51页 | · 加强服务监督评估机制,建立老年人诉求体系 | 第51页 | · 转变机构养老服务观念,加大对养老机构的财政资助 | 第51-52页 | · 合理规划养老机构布局,明确机构养老的定位与功能 | 第52-53页 | · 社会层面:整合社会资源,构建机构养老服务体系的多元化 | 第53-55页 | · 鼓励社会民族企业捐赠,管理社会捐赠事业 | 第53-54页 | · 实现服务人员的专业化、规模化和规范化 | 第54-55页 | · 加强和提升伊斯兰教协会的重要功能 | 第55页 | · 公众层面:转变养老理念,加强增权意识 | 第55-57页 | · 转变回族老人的养老理念 | 第55-56页 | · 加强回族老人增权意识 | 第56-57页 | 第6章 结语 | 第57-58页 | 附录A 访谈提纲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
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