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高职院校校外兼职教师教学能力现状研究——基于学生评价的视角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一、问题提出 | 第9-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10页 | (二) 实践意义 | 第10-11页 | 三、研究对象与内容 | 第11-13页 | (一) 研究对象 | 第11页 | (二) 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3-18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三) 调查设计 | 第14-16页 | (四) 数据收集的方式和信效度问题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研究综述 | 第18-25页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第18-20页 | (一) 高职院校 | 第18页 | (二) 兼职教师 | 第18页 | (三) 教学能力 | 第18-20页 | 二、理论基础 | 第20-21页 | (一) 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理论 | 第20-21页 | (二)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发展理论 | 第21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21-24页 | (一) 国内文献综述 | 第21-23页 | (二) 国外文献综述 | 第23-24页 | 四、研究述评 | 第24-25页 | 第三章 云南省高职院校兼职教师教学能力现状分析 | 第25-38页 | 一、兼职教师教学能力现状 | 第25-31页 | (一) 教学认知能力统计结果与分析 | 第25-26页 | (二) 教学操作能力统计结果与分析 | 第26-28页 | (三) 教学监控能力统计结果与分析 | 第28-30页 | (四) 教学情感表达能力统计结果与分析 | 第30-31页 | 二、兼职教师教学能力的相关分析 | 第31-36页 | (一) 教学能力各要素内部相关分析 | 第31-35页 | (二) 教学能力各要素外部相关分析 | 第35-36页 | 四、小结 | 第36-38页 | 第四章 学生对兼职教师教学能力评价的差异分析 | 第38-47页 | 一、不同年级学生对兼职教师教学能力评价的差异分析 | 第38-43页 | (一) 认知能力统计结果与分析 | 第38-39页 | (二) 操作能力统计结果与分析 | 第39-41页 | (三) 监控能力统计结果与分析 | 第41-42页 | (四) 情感表达能力统计结果与分析 | 第42-43页 | 二、不同年级兼职教师影响自身教学能力的差异分析 | 第43-45页 | (一) 认知能力差异分析 | 第44页 | (二) 操作能力差异分析 | 第44-45页 | (三) 监控能力差异分析 | 第45页 | (四)情感表达能力差异分析 | 第45页 | 三、小结 | 第45-47页 | 第五章 提高云南省高职院校兼职教师教学能力对策 | 第47-58页 | 一、兼职教师个人能力层面的提升策略 | 第47-51页 | (一) 兼职教师要树立“主人翁”意识 | 第47-49页 | (二) 兼职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为“中心” | 第49-50页 | (三) 兼职教师要发挥实践能力的带动作用,以项目为“切入点” | 第50-51页 | 二、学校层面的措施 | 第51-55页 | (一) 严格准入制度,把握入职前质量 | 第51-52页 | (二) 严肃培训制度,保证上岗前质量 | 第52-53页 | (三) 完善评价制度,加强质量监控 | 第53页 | (四) 健全激励制度,稳定兼职教师队伍 | 第53-54页 | (五) 营造文化氛围,倾注人文关怀 | 第54-55页 | 三、企业层面的措施 | 第55-56页 | (一) 加强制度建设,解除兼职教师的后顾之忧 | 第55页 | (二) 开展企业讲座学习班,在过程中肯定兼职教师的能力 | 第55-56页 | (三) 加强与学校的合作,配合学校开展工作 | 第56页 | 四、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层面的支持措施 | 第56-58页 | (一) 制度保障 | 第56页 | (二) 经济保障 | 第56-58页 | 结束语 | 第58-60页 | 附录 | 第60-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