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6页 |
1.1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12-14页 |
1.2 DSSCS光敏染料的研究进展 | 第14-21页 |
1.2.1 基于三苯胺类的D-π-A和D-π-π-A型光敏染料 | 第15-17页 |
1.2.2 基于三苯胺类的D-D-π-A型光敏染料 | 第17-21页 |
1.3 染料/TiO_2光阳极界面研究进展 | 第21-25页 |
1.4 论文选题及工作内容 | 第25-26页 |
第二章 新型芳胺类光敏染料的理论探索 | 第26-43页 |
2.1 理论计算背景 | 第26-27页 |
2.1.1 基于Gaussian09的理论计算 | 第26页 |
2.1.2 基于Material studio5.5 的理论计算 | 第26-27页 |
2.2 TTF基团作为光敏染料电子给体的理论研究 | 第27-34页 |
2.2.1 计算方法 | 第27-28页 |
2.2.2 结果与讨论 | 第28-34页 |
2.2.2.1 分子结构 | 第28-29页 |
2.2.2.2 电子结构 | 第29-32页 |
2.2.2.3 吸收光谱 | 第32-33页 |
2.2.2.4 模拟TiO_2表面的吸附形貌 | 第33-34页 |
2.3 新型吩噻嗪三苯胺类光敏染料的理论研究 | 第34-41页 |
2.3.1 计算方法 | 第35页 |
2.3.2 结果与讨论 | 第35-41页 |
2.3.2.1 纯光敏染料 | 第35-38页 |
2.3.2.2 光敏染料吸附于(TiO_2)_9 团簇 | 第38-41页 |
2.4 新型咪唑类有机光敏染料的理论研究 | 第41-42页 |
2.4.1 设计的分子结构 | 第41-42页 |
2.4.2 计算方法 | 第42页 |
2.4.3 结果与讨论 | 第4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三章 咪唑类光敏染料光电性能的研究 | 第43-70页 |
3.1 咪唑类光敏染料的制备与表征 | 第43-47页 |
3.1.1 仪器与试剂 | 第43-44页 |
3.1.2 光敏染料的制备与表征 | 第44-47页 |
3.1.2.1 咪唑类光敏染料制备 | 第44-46页 |
3.1.2.2 咪唑三苯胺类光敏染料制备 | 第46-47页 |
3.2 光敏染料光物理性质与电池光伏性能的测试方法 | 第47-49页 |
3.2.0 光敏染料光物理性质的测试 | 第48页 |
3.2.1 电池的组装 | 第48-49页 |
3.2.2 电池光伏性能的测试 | 第49页 |
3.3 咪唑类光敏染料光物理、电化学性质和光伏性能研究 | 第49-61页 |
3.3.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 | 第49-54页 |
3.3.2 电化学性质 | 第54-55页 |
3.3.3 光伏性能研究 | 第55-57页 |
3.3.4 电化学阻抗研究 | 第57-59页 |
3.3.5 模拟光敏染料在Ti O_2表面的吸附形貌 | 第59-61页 |
3.4 咪唑-三苯胺类光敏染料光物理、电化学性质和光伏性能研究 | 第61-68页 |
3.4.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 | 第61-62页 |
3.4.2 电化学性质 | 第62-63页 |
3.4.3 光伏性能研究 | 第63-65页 |
3.4.4 电化学阻抗研究 | 第65-66页 |
3.4.5 密度泛函理论分析 | 第66-6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四章 溶剂效应对染料/TIO_2光阳极界面的影响 | 第70-79页 |
4.1 不同溶剂对DSSCS性能的影响 | 第70-78页 |
4.1.1 DSSCs的组装 | 第70页 |
4.1.2 理论计算方法 | 第70-71页 |
4.1.3 结果与讨论 | 第71-78页 |
4.1.3.1 光电化学性质 | 第71-73页 |
4.1.3.2 单齿配位吸附方式 | 第73-75页 |
4.1.3.3 双齿配位吸附方式 | 第75-76页 |
4.1.3.4 吸附能 | 第76-77页 |
4.1.3.5 溶剂分子的吸附 | 第77-78页 |
4.2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9-81页 |
5.1 本文结论 | 第79-80页 |
5.2 本文创新点 | 第80页 |
5.3 展望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9页 |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9-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