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高职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论文写作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0-12页 | 1.1.1 论文写作背景 | 第10-11页 | 1.1.2 论文写作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论文的总体思路和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1.3.1 论文总体思路 | 第14-15页 | 1.3.2 论文主要内容 | 第15页 | 1.4 论文的研究方法及写作特色 | 第15-17页 | 1.4.1 论文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2 论文写作特色 | 第16-17页 | 第2章 X高职学院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 第17-26页 | 2.1 X高职学院的基本情况 | 第17页 | 2.2 X高职学院人才培养现状 | 第17-19页 | 2.2.1 办学定位 | 第17-18页 | 2.2.2 培养目标 | 第18页 | 2.2.3 专业设置 | 第18页 | 2.2.4 课程设置 | 第18-19页 | 2.2.5 师资队伍 | 第19页 | 2.3 X高职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特色 | 第19-22页 | 2.4 X高职学院现有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 第22-24页 | 2.4.1 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 | 第22页 | 2.4.2 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 | 第22-23页 | 2.4.3 教学内容脱离企业实际,学非所用 | 第23页 | 2.4.4 教学方法落后,跟不上现代教育形势 | 第23页 | 2.4.5 技能型和“双师型”教师缺乏 | 第23-24页 | 2.4.6 校企合作和产学结合流于形式 | 第24页 | 2.5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4-25页 | 2.5.1 外部原因 | 第24页 | 2.5.2 内部原因 | 第24-25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国内外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 | 第26-33页 | 3.1 国内先进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介绍和分析 | 第26-28页 | 3.1.1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 第26页 | 3.1.2 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 第26-27页 | 3.1.3 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 第27页 | 3.1.4 双证书制人才培养模式 | 第27页 | 3.1.5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 | 第27-28页 | 3.2 国外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几种典型模式 | 第28-30页 | 3.2.1 英国的BTEC模式 | 第28-29页 | 3.2.2 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 | 第29页 | 3.2.3 加拿大和美国的CBE模式 | 第29-30页 | 3.2.4 德国的双元制模式 | 第30页 | 3.3 对比国内外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 | 第30-32页 | 3.3.1 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 | 第30页 | 3.3.2 明确“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培养目标 | 第30-31页 | 3.3.3 建立适应性强、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 | 第31页 | 3.3.4 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 | 第31-3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4章 X高职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 第33-47页 | 4.1 X高职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 | 第33-34页 | 4.2 专业设置 | 第34-36页 | 4.2.1 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设置专业 | 第35页 | 4.2.2 紧贴优势产业,打造特色专业 | 第35-36页 | 4.3 课程体系 | 第36-40页 | 4.3.1 课程改革与建设的原则 | 第37-38页 | 4.3.2 构建基于能力本位的模块课程模式 | 第38-39页 | 4.3.3 优化课程体系,整合专业课程 | 第39-40页 | 4.4 教学方法 | 第40-41页 | 4.5 师资队伍建设 | 第41页 | 4.6 培养途径 | 第41-42页 | 4.7 教学模式 | 第42-45页 | 4.7.1 教学模式多样化 | 第42-43页 | 4.7.2 根据专业特点组织教学 | 第43-45页 | 4.8 培养评价 | 第45-46页 | 4.9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5章 X高职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保障 | 第47-50页 | 5.1 更新教育思想及理念 | 第47页 | 5.2 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 第47页 | 5.3 完善实践教学资源建设 | 第47-48页 | 5.4 制定并修订教学管理制度 | 第48-4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个人简历 | 第56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