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3页 |
Summary | 第3-7页 |
1 导言 | 第7-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8-9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1.4 相关概念 | 第10-12页 |
1.4.1 农民专业合作社 | 第10-11页 |
1.4.2 社会关系 | 第11页 |
1.4.3 农村精英 | 第11-12页 |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析及理论分析视角 | 第12-21页 |
1.5.1 国内研究现状评析 | 第12-16页 |
1.5.2 国外研究现状评析 | 第16-18页 |
1.5.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8-19页 |
1.5.4 理论分析视角 | 第19-21页 |
2 清镇市“三农”变迁与合作社发展概况 | 第21-28页 |
2.1 “三农”变迁状况 | 第21-25页 |
2.1.1 农民变迁状况 | 第21-23页 |
2.1.2 农村变迁状况 | 第23-24页 |
2.1.3 农业变迁状况 | 第24-25页 |
2.2 清镇市现代农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状况 | 第25-28页 |
3 清镇市农村社会关系变迁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契机分析 | 第28-35页 |
3.1 “熟人”乡土社会到“半熟人”或“无主体熟人”社会 | 第28-32页 |
3.1.1 “熟人”社会 | 第28-29页 |
3.1.2 “半熟人”社会或“无主体熟人”社会 | 第29-32页 |
3.2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契机 | 第32-35页 |
3.2.1 农产品价格低廉迫使新的生产方式的诞生 | 第32页 |
3.2.2 农村劳动力的减少为少部分人提供发展机遇 | 第32-33页 |
3.2.3 国家政策的使然 | 第33-35页 |
4 清镇市合作社对社会关系影响 | 第35-42页 |
4.1 合作社对农村新型社会关系重构的路径分析 | 第35-39页 |
4.1.1 争取国家项目引导乡村经济发展 | 第35-36页 |
4.1.2 新型的农业发展模式促进新型社会关系诞生 | 第36-37页 |
4.1.3 对农村精英的充分利用是农村协调发展的内生力量 | 第37-38页 |
4.1.4 民主化的管理与发展模式是农民与农民和谐相处的基础 | 第38-39页 |
4.2 合作社影响下的新型农村社会关系分析 | 第39-42页 |
4.2.1 新型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的血缘关系 | 第39-40页 |
4.2.2 新的地缘关系形成 | 第40页 |
4.2.3 形成了以职业为基础的业缘关系 | 第40-42页 |
5 清镇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构建新型农村社会关系的困境 | 第42-47页 |
5.1 政府引导不足 | 第42-43页 |
5.2 适应市场难 | 第43-44页 |
5.3 农民参与度低 | 第44页 |
5.4 内生发展不足 | 第44-47页 |
6 清镇市合作社构建新型农村社会关系的新路径 | 第47-52页 |
6.1 依托政府的外生推动力 | 第47-48页 |
6.2 发挥市场的调控作用 | 第48-49页 |
6.3 充分激发农民的参与 | 第49页 |
6.4 加强合作社的内生发展 | 第49-52页 |
结语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