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绪论 | 第8-22页 |
1.1 引言 | 第8页 |
1.2 锂离子电池简介 | 第8-21页 |
1.2.1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历程 | 第8-11页 |
1.2.2 锂离子电池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 第11-12页 |
1.2.3 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 | 第12-14页 |
1.2.4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 第14-20页 |
1.2.4.1 层状结构正极材料 | 第14-16页 |
1.2.4.2 橄榄石型正极材料LiFePO_4 | 第16页 |
1.2.4.3 尖晶石型正极材料LiMn_2O_4和LiNi_(0.5)Mn_(1.5)O_4 | 第16-20页 |
1.2.5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 第20-21页 |
1.3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21-22页 |
2 实验用药品、器材及材料表征手段 | 第22-26页 |
2.1 实验药品 | 第22-23页 |
2.2 实验器材 | 第23-24页 |
2.3 材料表征 | 第24-26页 |
2.2.1 材料的晶体结构表征 | 第24页 |
2.2.2 材料的形貌及化学元素分析 | 第24页 |
2.2.3 热重分析 | 第24页 |
2.2.4 电化学测试方法 | 第24-26页 |
3 滤纸燃烧法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 第26-39页 |
3.1 实验部分 | 第26-27页 |
3.1.1 尖晶石型LiMn_2O_4的制备 | 第26页 |
3.1.2 尖晶石型LiNi_(0.5)Mn_(1.5)O_4的制备 | 第26-27页 |
3.1.3 层状结构LiCo_(1-x)Mn_xO_4的制备 | 第27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27-38页 |
3.2.1 尖晶石型LiMn_2O_4 | 第27-35页 |
3.2.2 尖晶石型LiNi_(0.5)Mn_(1.5)O_4 | 第35-36页 |
3.2.3 层状结构LiCo_(1-x)Mn_xO_4 | 第36-38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4 棒状多孔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 第39-47页 |
4.1 实验部分 | 第39-40页 |
4.1.1 前驱物的制备 | 第39页 |
4.1.2 负极材料的制备 | 第39页 |
4.1.3 正极材料的制备 | 第39-40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40-46页 |
4.2.1 C_4H_4MnO_6前驱物 | 第40-41页 |
4.2.2 Mn_2O_3和MnO/C负极材料 | 第41-44页 |
4.2.3 LiMn_2O_4正极材料 | 第44-46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5 固相研磨法制备尖晶石型LiMn_2O_4 | 第47-55页 |
5.1 实验部分 | 第47页 |
5.2 结果与讨论 | 第47-54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