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网

动力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硕士博士毕业论文站内搜索    
分类:教育论文网→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动力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7页
符号说明第17-1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8-36页
  1.1 引言第18页
  1.2 锂离子电池简介第18-21页
    1.2.1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第18-19页
    1.2.2 锂离子电池的特点第19-20页
    1.2.3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第20页
    1.2.4 锂离子电池的基本结构第20-21页
  1.3 锂离子电池的研究进展第21-25页
    1.3.1 负极材料第21-23页
    1.3.2 电解液第23页
    1.3.3 隔膜第23页
    1.3.4 正极材料第23-25页
  1.4 橄榄石型正极材料磷酸铁锂(LiFePO_4)的研究进展第25-34页
    1.4.1 LiFePO_4的结构第25-26页
    1.4.2 LiFePO_4的充放电机理第26-27页
    1.4.3 LiFePO_4的性能特点第27-28页
    1.4.4 LiFePO_4的制备方法第28-29页
    1.4.5 LiFePO_4的应用第29-30页
    1.4.6 LiFePO_4的问题第30-31页
    1.4.7 LiFePO_4的改性研究第31-34页
  1.5 选题依据和研究内容第34-36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36-42页
  2.1 实验试剂第36页
  2.2 实验仪器第36-37页
  2.3 电池组装和测试第37-38页
    2.3.1 CR2032扣式电池的组装第37页
    2.3.2 14500型电池的组装第37-38页
    2.3.3 恒流充放电测试第38页
    2.3.4 交流阻抗测试第38页
  2.4 安全实验第38-40页
    2.4.1 热箱实验第39页
    2.4.2 过充实验第39页
    2.4.3 短路实验第39页
    2.4.4 穿针实验第39-40页
  2.5 材料表征第40-42页
    2.5.1 热重-差热(TG-DTA)分析第40页
    2.5.2 热重-质谱联用(TG-MS)分析第40页
    2.5.3 X射线衍射(XRD)分析第40页
    2.5.4 碳氢元素分析第40-41页
    2.5.5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分析第41页
    2.5.6 比表面(BET)分析第41页
    2.5.7 扫描电镜(SEM)及能谱(EDS)分析第41页
    2.5.8 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分析第41-42页
第三章 磷酸铝修复包覆LiFePO_4/C材料的研究第42-56页
  3.1 引言第42页
  3.2 实验方法第42-43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3-54页
    3.3.1 LiFePO_4/C和LiFePO_4/C-AlPO_4材料的表征第43-48页
    3.3.2 LiFePO_4/C-AlPO_4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分析第48-51页
    3.3.3 LiFePO_4/C-AlPO_4材料的安全实验分析第51-54页
  3.4 本章小结第54-56页
第四章 Ti+Mn多元掺杂LiFePO_4/C材料的研究第56-70页
  4.1 引言第56页
  4.2 实验方法第56-57页
    4.2.1 LiFePO_4/C材料的制备第56-57页
    4.2.2 Li_(0.99)Ti_(0.01)Fe_(0.99)Mn_(0.01)PO_4/C材料的制备第57页
  4.3 结果和讨论第57-69页
    4.3.1 LiFePO_4/C材料制备工艺条件的考察第57-63页
    4.3.2 Li_(0.99)Ti_(0.01)Fe_(0.99)Mn_(0.01)PO_4/C材料制备工艺条件的考察第63-65页
    4.3.3 LiFePO_4/C与Li_(0.99)Ti_(0.01)Fe_(0.99)Mn_(0.01)PO_4/C材料的表征第65-67页
    4.3.4 LiFePO_4/C与Li_(0.99)Ti_(0.01)Fe_(0.99)Mn_(0.01)PO_4/C材料电化学性能的比较第67-69页
  4.4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五章 高温化成LiFePO_4/MCMB电池的研究第70-76页
  5.1 引言第70页
  5.2 实验方法第70-71页
  5.3 结果和讨论第71-75页
    5.3.1 化成工艺对LiFePO_4/MCMB电池性能的影响第71页
    5.3.2 LiFePO_4/MCMB电池交流阻抗分析第71-74页
    5.3.3 LiFePO_4/MCMB电池石墨负极SEM分析第74-75页
  5.4 本章小结第75-76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6-78页
  6.1 结论第76页
  6.2 创新点第76-77页
  6.3 展望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4页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4-86页
致谢第86-87页
作者及导师简介第87页

本篇论文共87页,点击这进入下载页面
 
更多论文
动力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给体和受体的合成
高速网络入侵检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大面积染料敏化纳米薄膜太阳能电池
基于虚拟蜜网的入侵检测系统的研究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建模及控制方法
电力信息管理系统中统一身份认证技
溶胶凝胶法及超声雾化法制备LiFePO
基于SOA的期刊导航系统设计与实现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及表面包
基于形式化的Web服务描述与动态替换
锂离子电池用MCMB的改性及其电化学
领域驱动网络资源获取
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材料MCMB的改性
基于形式化建模的安全缺陷知识库的
纳米二氧化钛制备及其在染料敏化太
Web服务分类及语义标注算法研究
用预制PEDOT:PSS导电薄膜作阳极制备
服务关联挖掘及网络分析
中压电池充放电设备的控制系统研究
基于人职匹配模型的卫生人力资源信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界面层调控与活
基于用户体验的网站多面搜索导航研
换电模式下电动汽车消耗蓄电池数量
基于EAP-TTLS的无线校园网IPv4/IPv
基于PDPP3T聚合物光电特性以及ZnO薄
遗传算法改进及其在背包问题与函数
基于钒电池储能的并网微电网系统设
GMRF模型近似变分消息传播方法
以废旧锌锰电池为锰源制备LiMn
基于特征间合作度的非监督特征选择
铜铟硫半导体薄膜的制备及其在太阳
具有时变时滞神经网络的稳定性分析
石墨烯/碳纳米管改性锂离子电池正极
自构造神经网络及其对混沌系统的控
集成式车载充电系统的研究
基于遗传算法的业务连续性过程研究
石墨烯在锂离子电池负极中的应用研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基于数据融合的可
电力变压器局部放电检测技术的研究
基于LabVIEW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
基于CORTEX-M3的暂态对地电压检测仪
摩托车霍尔效应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和
绝缘tanδ测量用CT和CC输出特性实验
基于ARM结构体系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平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分析研究
基于微毛细管的光微流体生物传感器
基于DSP和C/S架构的电能质量监测系
基于差分激光三角法的水面油膜测厚
民用电网谐波检测与抑制
基于光纤传感器的轴系扭振测量技术
基于STM32F103的FTU研究与实现
基于ARM和线阵CCD的甲烷浓度测量仪
基于CORTEX平台的电力数据采集终端
数字化FBG传感系统解调方案设计
有源电力滤波器在特殊负荷场合中的
智能电网的技术应用和设计方法——
低压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设计
EPON网络技术在智能用电领域的应用
一类单连接柔性机器手臂在异位控制
输电杆塔振动识别方法研究与应用
输电线路无人机巡检路径规划研究及
机器人柔性坐标测量系统校准技术的
基于模糊H网的配电网故障诊断方法研
微电网孤岛运行模式下负荷控制策略
机器人柔性视觉检测站控制系统设计
四轮吸附式清灰爬行机器人的研究与
线损的分线分台区精细化管理系统设
多机器人烟羽跟踪算法实验研究
220kV电力网的设计
多仿生机器鱼协调控制研究
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综合效益分
高渗透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影响的研
群机器人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与研究
群体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灰色理论的农网负荷预测
长春城市配电网网架模型研究与应用
开放式直角坐标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
电力系统直流电源开放式通信系统的
基于多机器人的H型钢火焰切割系统的
220kV拉东智能化变电站的设计研究
五自由度混联机器人EXE-M的关键技术
基于多Agent技术的变电站通信管理机
混合驱动水下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
 
锂离子电池论文 磷酸铁锂论文 修复包覆论文 多元掺杂论文 高温性能论文 电化学性能论文
版权申明:目录由用户张**提供,www.51papers.com仅收录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这篇论文目录请点击这里
|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站内搜索引擎||站点地图||在线购卡|
版权所有 教育论文网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