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1-16页 |
1.2.1 公路勘察设计理念与方法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高海拔寒冷地区公路建设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体评价 | 第15-16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第二章 传统公路设计理念在高海拔寒冷地区适用性分析 | 第18-32页 |
2.1 高海拔寒冷地区环境特征分析 | 第18-21页 |
2.1.1 自然环境特征 | 第18-21页 |
2.1.2 社会、经济环境特征 | 第21页 |
2.2 高海拔寒冷地区公路勘察设计面临的主要难点分析 | 第21-29页 |
2.2.1 冬季冰雪灾害导致交通安全事故多发 | 第21-22页 |
2.2.2 冬春季节交融威胁工程质量 | 第22-23页 |
2.2.3 低温缺氧环境影响人身健康和工作效率 | 第23-24页 |
2.2.4 路域生态脆弱导致环保生态恢复困难 | 第24-27页 |
2.2.5 地质条件复杂造成地下工程高难度、高风险 | 第27页 |
2.2.6 公路隧道及隧道群导致大量能源消耗 | 第27-29页 |
2.3 考虑高寒环境特征的传统公路设计理念适用性分析 | 第29-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高海拔寒冷地区公路设计新理念研究 | 第32-62页 |
3.1 高海拔寒冷地区公路设计新理念的提出 | 第32-33页 |
3.2 以安全为核心,重点解决工程低温防寒,树立质量第一意识 | 第33-42页 |
3.2.1 路线 | 第34-35页 |
3.2.2 路基 | 第35-36页 |
3.2.3 路面 | 第36页 |
3.2.4 桥梁 | 第36-37页 |
3.2.5 隧道 | 第37-38页 |
3.2.6 涵洞 | 第38页 |
3.2.7 交通安全设施 | 第38-39页 |
3.2.8 防寒工程 | 第39-42页 |
3.3 以功能为导向,灵活选用布线方案和技术指标,树立功能主导意识 | 第42页 |
3.4 以人为本,保障工程人员的施工安全和身体健康,树立劳动保护意识 | 第42-44页 |
3.5 动态设计,实现信息反馈与科学决策,树立设计指导施工思想 | 第44-49页 |
3.5.1 动态设计原理 | 第44-46页 |
3.5.2 动态设计方法 | 第46页 |
3.5.3 动态设计流程 | 第46-47页 |
3.5.4 动态设计意义 | 第47-49页 |
3.6 节约资源,协调成本与其它限制的矛盾,树立工程总体最优思想 | 第49-55页 |
3.6.1 节约能源 | 第50-52页 |
3.6.2 降低成本 | 第52-55页 |
3.7 保护和改善环境,正确处理建设与环境的关系,树立环保优先理念 | 第55-60页 |
3.7.1 保护环境 | 第56-58页 |
3.7.2 公路建设与环境的关系 | 第58-60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四章 基于新理念的高海拔寒冷地区公路设计与应用 | 第62-85页 |
4.1 依托工程简介 | 第62-65页 |
4.1.1 项目概况 | 第62-63页 |
4.1.2 沿线自然地理条件 | 第63-65页 |
4.2 “功能主导”在西过境项目中的体现 | 第65-71页 |
4.2.1 考虑救援功能的路线走廊带选择要点 | 第65-68页 |
4.2.2 考虑过境功能的路线走廊带选择要点 | 第68-71页 |
4.3 “以人为本”在西过境项目中的体现 | 第71-72页 |
4.4 动态设计在西过境项目中的体现 | 第72-76页 |
4.4.1 动态设计在路基方面的应用 | 第72-74页 |
4.4.2 动态设计在桥梁方面的应用 | 第74页 |
4.4.3 动态设计在隧道方面的应用 | 第74-76页 |
4.5 生态环保在西过境项目中的体现 | 第76-83页 |
4.5.1 西过境项目的生态环保思想 | 第76-78页 |
4.5.2 生态环保理念的具体体现 | 第78-8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83-85页 |
主要结论与建议 | 第85-87页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85-86页 |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1页 |
致谢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