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失独者组织化探究——基于三个案例的实证分析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一、引言 | 第11-17页 | (一) 选题缘由 | 第11-12页 | (二)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三) 研究方法、思路与创新 | 第13-17页 |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 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二、失独者组织化相关概念界定及文献回顾 | 第17-28页 | (一) 组织化及相关研究 | 第17-20页 | · 组织化概念界定 | 第17页 | · 关于"组织化"的研究综述 | 第17-20页 | (二) 失独者及相关研究 | 第20-25页 | · 失独者概念界定 | 第20-21页 | · 关于"失独群体"的现状研究综述 | 第21-24页 | · 关于解决"失独群体"困境的对策研究综述 | 第24-25页 | (三) 失独者组织化及理论基础 | 第25-27页 | · 失独者组织化概念界定 | 第25页 | · 理论基础 | 第25-27页 | (四) 相关文献研究评述 | 第27-28页 | · 研究视角狭窄 | 第27页 | · 研究内容单调 | 第27页 | · 研究方法单一 | 第27-28页 | 三、城市失独者组织化的现状研究 | 第28-30页 | (一) 失独者组织化现状 | 第28-29页 | (二) 失独者组织化存在的问题 | 第29-30页 | · 组织者方面 | 第29页 | · 失独者方面 | 第29-30页 | 四、城市失独者组织化的实证研究 | 第30-52页 | (一) 政府主导:北京市"心灵家园"案例探究 | 第30-35页 | · 北京市"心灵家园"基本情况介绍 | 第30页 | · 政府推动失独者组织化过程的途径方式探究 | 第30-33页 | · 政府在推动失独者组织化过程中的经验与不足 | 第33-35页 | (二) 自组织:武汉市"温馨港湾"案例探究 | 第35-38页 | · 武汉市"温馨港湾"基本情况介绍 | 第35页 | · 发起人推动失独者组织化过程的途径方式探究 | 第35-36页 | · 自组织过程中的经验与不足 | 第36-38页 | (三) 公益组织主导:镇江市"大圣寺安养院"案例探究 | 第38-41页 | · 镇江市"大圣寺安养院"基本情况介绍 | 第38页 | · 安养院推动失独者组织化过程的途径方式探究 | 第38-40页 | · 安养院在推动失独者组织化过程中的经验与不足 | 第40-41页 | (四) 三个案例的比较研究 | 第41-52页 | · 三个案例调查样本基本情况描述统计 | 第41-44页 | · 失独者参与组织前的原因比较 | 第44-46页 | · 失独者参与组织后的现状比较 | 第46-49页 | · 主导者动员组织的过程比较 | 第49-52页 | 五、失独者组织化路径与对策探究 | 第52-55页 | (一) 失独者组织化路径探究 | 第52-53页 | (二) 完善失独者组织化路径的对策探究 | 第53-55页 | · 拓展传播途径,合力宣传动员 | 第53页 | · 建立活动基地,开展各类活动 | 第53页 | · 设立专项资金,保障组织运行 | 第53-54页 | · 购买社会服务,满足多样化需求 | 第54-55页 | 结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 | 第61-62页 | 附件一:失独者组织化原因问卷 | 第62-64页 | 附件二:案例访谈提纲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