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前言 | 第11
页 |
第一章 不动产物权登记的法理基础及我国的不动产物权登记的立法现状 | 第11-23
页 |
第一节 物权变动 | 第11-15
页 |
一、 物权变动的概念 | 第11-12
页 |
二、 物权变动的主要原因 | 第12
页 |
三、 物权变动的原则 | 第12-14
页 |
(一) 公示原则 | 第12-13
页 |
(二) 公信原则 | 第13-14
页 |
四、 我国有关物权变动的立法 | 第14-15
页 |
(一) 我国法律专门规定了某类财产的物权转移生效条件 | 第14
页 |
(二) 当事人约定了物权变动的生效条件,但约定不得违反法律 | 第14-15
页 |
第二节 不动产的概念 | 第15-17
页 |
一、 不动产的概念 | 第15-16
页 |
二、 我国的不动产概念 | 第16-17
页 |
(一) 土地 | 第16
页 |
(二) 定着物 | 第16-17
页 |
1、 房屋等建筑物和构筑物 | 第17
页 |
2、 林木 | 第17
页 |
(三) 与不动产尚未分离的出产物或不动产的出产物 | 第17
页 |
三、 不动产的法律意义 | 第17
页 |
第三节 不动产登记概念及法律意义 | 第17-18
页 |
一、 不动产登记的概念 | 第17-18
页 |
二、 不动产登记对不动产物权变动的法律意义 | 第18
页 |
第四节 各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的比较及评价 | 第18-23
页 |
一、 各国不动产登记制度 | 第18-21
页 |
(一) 德国登记制 | 第18-19
页 |
(二) 法国登记制 | 第19-20
页 |
(三) 托伦斯登记制 | 第20-21
页 |
二、 各国不动产登记制的比较与评价 | 第21
页 |
三、 我国现行的不动产登记制度及存在这种现状的历史与理论原因 | 第21-23
页 |
第二章 不动产物权登记理论的实现暨对我国建立统一的不动产登记簿的展望 | 第23-42
页 |
第一节 不动产登记簿的概念 | 第23-24
页 |
一、 不动产登记簿的概念 | 第23
页 |
二、 不动产登记簿与不动产权属证书的异同 | 第23-24
页 |
第二节 不动产登记簿的特征 | 第24
页 |
一、 在一个特定的登记区域,不动产登记簿应只能有一个 | 第24
页 |
二、 不动产登记簿的公信力是以国家行为作为担保的 | 第24
页 |
三、 不动产登记簿长期保存,其上所记载的权利不因时间长短而改变 | 第24
页 |
四、 不动产登记簿可供当事人和利害关系人等公开查阅 | 第24
页 |
第三节 建立统一的不动产登记簿的前提条件 | 第24-27
页 |
一、 不动产登记簿的登记活动所依据的不动产登记法律制度必须统一 | 第25
页 |
二、 在不动产登记簿上进行登记的登记机关必须统一 | 第25-26
页 |
三、 不动产登记簿应对物权的变动起决定性作用,而非证明作用 | 第26
页 |
四、 不动产登记簿的登记活动所遵循的程序必统一 | 第26
页 |
五、 作为不动产登记簿上所记载的不动产物权外在表现形式的不动产权属文书必须统一 | 第26-27
页 |
第四节 不动产登记簿的基本法律效力 | 第27-29
页 |
一、 不动产登记簿的物权公示效力 | 第27
页 |
二、 不动产登记簿的物权公信效力 | 第27-29
页 |
(一) 不动产登记簿上所记载的不动产物权被推定为与权利人的实际权利是一致的,并依法予以保护的效力 | 第27-28
页 |
(二) 依据不动产登记簿而取得不动产物权的善意第三人法律认可其权利,并依法予以保护的效力 | 第28-29
页 |
(三) 不动产登记簿具有告诫不动产物权相对人存在不动产物权交易风险的效力 | 第29
页 |
第五节 不动产登记簿的基本登记原则 | 第29-31
页 |
一、 不动产登记簿的登记内容要合法,登记程序也要合法 | 第29
页 |
二、 不动产登记簿的登记活动须经不动产权利人或利害关系人申请始发生 | 第29-30
页 |
三、 不动产登记簿的登记机关仅对申请人提交的文件资料进行形式审查 | 第30
页 |
四、 不动产登记簿登记的不动产物权的内容及类型必须表述明确、肯定 | 第30
页 |
五、 不动产登记簿的登记机关须就登记提供法律依据不动产登记簿的申请人须就登记申请提供权属文件、合意文件等 | 第30
页 |
六、 不动产登记簿的登记行为必须依法公开进行 | 第30-31
页 |
第六节 不动产登记簿的登记机关 | 第31-34
页 |
一、 不动产登记簿的登记机关的法律性质及管辖 | 第31-32
页 |
二、 建议我国建立统一独立的行政机关性质的“不动产登记局” | 第32-34
页 |
第七节 不动产登记簿的登记官员 | 第34-35
页 |
第八节 不动产登记簿的登记程序 | 第35-37
页 |
一、 不动产物权的初始登记的登记程序 | 第35-37
页 |
(一) 申请人递交登记申请阶段 | 第36
页 |
(二) 不动产登记机关决定是否予以登记阶段 | 第36
页 |
(三) 不动产登记机关决定予以登记阶段 | 第36-37
页 |
二、 不动产物权的变更登记的登记程序 | 第37
页 |
三、 不动产物权的更正登记的登记程序 | 第37
页 |
四、 不动产物权的涂销登记的登记程序 | 第37
页 |
第九节 不动产登记簿的外在形式要求 | 第37-38
页 |
第十节 不动产登记簿的内容 | 第38-42
页 |
一、 实体权利登记及程序权利登记 | 第39-41
页 |
二、 所有权登记及他项权利登记 | 第41
页 |
三、 预登记 | 第41-42
页 |
四、 异议抗辩登记 | 第42
页 |
结束语 | 第42-43
页 |
附录: 参考文献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