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患者误奸教唆者案分析 |
论文目录 | | 内容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一部分:案情与基本问题 | 第10-12页 | 一、案由 | 第10页 | 二、案情简介 | 第10页 | 三、分歧意见 | 第10-11页 | (一) 教唆者王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 第10-11页 | (二) 若王某的行为构成犯罪,则其行为属于强奸罪既遂还是未遂 | 第11页 | (三) 艾滋病患者邢某强奸他人致其感染艾滋病的行为应定何罪 | 第11页 | 四、焦点问题 | 第11-12页 | 第二部分: 法理分析 | 第12-32页 | 一、犯罪行为人能否成为自己的行为对象 | 第12-16页 | (一) 犯罪行为、犯罪对象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 第12-15页 | (二) 来自刑法条文的佐证 | 第15页 | (三) 小结 | 第15-16页 | 二、本案中的自损可否阻却行为的违法性 | 第16-20页 | (一) 自损简介 | 第16-17页 | (二) 出罪自损的探究 | 第17-18页 | (三) 小结 | 第18-20页 | 三、王某教唆强奸行为的既遂、未遂形态分析 | 第20-24页 | (一) 共犯中的“一部实行、全部责任”原则 | 第20-22页 | (二) 强奸罪的特点 | 第22-23页 | (三) 共同强奸案的既遂、未遂形态区分标准 | 第23页 | (四) 小结 | 第23-24页 | 四、艾滋病患者邢某强奸他人致其感染艾滋病的行为应定何罪 | 第24-32页 | (一) 导致他人感染艾滋病值得刑法评价 | 第24页 | (二) 争议观点及其分析 | 第24-27页 | (三) 本文观点 | 第27-31页 | (四) 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部分:研究结论及余论 | 第32-34页 | 一、研究结论 | 第32页 | 二、余论 | 第32-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致谢 | 第36页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