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零 引言 | 第1-11
页 |
· 研究对象和范围 | 第6
页 |
· 术语的所指 | 第6-8
页 |
· 研究取向和意义 | 第8-10
页 |
· 研究取向 | 第8-9
页 |
· 研究意义 | 第9-10
页 |
· 研究材料、步骤和方法 | 第10-11
页 |
· 语料来源 | 第10
页 |
· 基本步骤 | 第10
页 |
· 主要方法 | 第10-11
页 |
壹 相关研究 | 第11-14
页 |
· 早期研究 | 第11
页 |
· 初步发展 | 第11-12
页 |
· 深入研究 | 第12-14
页 |
贰 由表人名词虚化而来的后缀和类后缀 | 第14-34
页 |
· 由用于泛指人的词虚化而来的--民、人: | 第14-19
页 |
· “民”、“人”的源义及“~民”、“~人”的语义特征 | 第14-15
页 |
· “民”、“人”构成表人名词时的构词能力及其与词根的搭配特点 | 第15-18
页 |
· “民”、“人”的虚化层级 | 第18-19
页 |
· 由表示“男子”的词虚化而来的--子、士、夫、丁、生、汉: | 第19-26
页 |
· “子”、“士”、“夫”、“丁”、“生”、“汉”的源义及其对缀义的影响 | 第19-21
页 |
· “子”、“士”、“丁”、“夫”、“生”、“汉”的构词特点和虚化层级 | 第21-26
页 |
· 由表示从事某职业或具有某身份的人的词虚化而来的--匠、师、员、徒、客: | 第26-32
页 |
· “匠”、“师”、“员”、“徒”、“客”的源义 | 第26-27
页 |
· 表人名词中“匠”、“师”、“员”、“徒”、“客”的构词特点和语义特征 | 第27-30
页 |
· “匠”、“师”、“员”、“徒”、“客”构词力的消长趋势 | 第30-31
页 |
· “匠”、“师”、“员”、“徒”、“客”的虚化层级 | 第31-32
页 |
· 其他--“盲”、“迷”、“鬼”: | 第32-34
页 |
· “盲”、“迷”、“鬼”的源义及其构成的表人名词的语义特征 | 第32-33
页 |
· “盲”、“迷”、“鬼”构成表人名词时与根词的搭配特点 | 第33-34
页 |
叁 通过隐喻衍化而来的后缀和类后缀 | 第34-39
页 |
· 与人的身体部位有关的--手、头: | 第34-36
页 |
· “手”、“头”的源义 | 第34-35
页 |
· “手”缀词、“头”缀词的语义特征及其和根词的搭配特点 | 第35-36
页 |
· 与住所、家庭有关的--家、户: | 第36-38
页 |
· “家”、“户”的源义 | 第36-37
页 |
· “家”、“户”构成的表人名词的语义特征及其与根词的搭配特点 | 第37-38
页 |
· 星、棍: | 第38-39
页 |
· “星”、“棍”的源义 | 第38-39
页 |
· “星”、“棍”构成的表人名词的语义特征 | 第39
页 |
肆 由亲属称谓泛化而来的类后缀 | 第39-44
页 |
· 亲属称谓语素的源义 | 第40-41
页 |
· “爷”的源义 | 第40
页 |
· “哥”的源义 | 第40-41
页 |
· “姐”、“妹”、“嫂”的源义 | 第41
页 |
· 亲属称谓语素缀化后构词的语义特征 | 第41-43
页 |
· “爷”缀词的语义特征 | 第41-42
页 |
· “哥”缀词的语义特征 | 第42
页 |
· “~姐”、“~妹”、“~嫂”的语义特征 | 第42-43
页 |
· 亲属称谓语素缀化的原因 | 第43-44
页 |
· 汉民族注重家族血统的传统 | 第43
页 |
· 类推造词 | 第43-44
页 |
· 某些社会现象 | 第44
页 |
· 小结 | 第44
页 |
伍 由辅助性代词转化而来的后缀“者” | 第44-47
页 |
· 古代汉语中的“者” | 第44-45
页 |
· 现代汉语中由“者”构成的表人名词的语义特征 | 第45-46
页 |
· 表人名词后缀“者”与词根的搭配规律及作用 | 第46-47
页 |
陆 结语 | 第47-48
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