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第一章 概述 | 第13-24
页 |
1.1 光电导开关概述 | 第13-15
页 |
1.2 超快光电导开关的应用概述 | 第15-22
页 |
1.2.1 超短电磁脉冲发生源 | 第15-19
页 |
1.2.2 功率脉冲技术 | 第19-22
页 |
1.3 本文涉及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3
页 |
1.4 小结 | 第23-24
页 |
第二章 半绝缘GaAs光电导开关对触发光的吸收机制 | 第24-42
页 |
2.1 半导体对光的吸收 | 第25-28
页 |
2.2 本征吸收 | 第28-30
页 |
2.3 激子吸收和激子离解 | 第30-34
页 |
2.3.1 激子能级 | 第31-32
页 |
2.3.2 激子的形成 | 第32
页 |
2.3.3 激子的离解 | 第32-34
页 |
2.4 与EL2能级有关的光子吸收过程 | 第34-41
页 |
2.4.1 用1064nm激光脉冲触发开关实验 | 第34-35
页 |
2.4.2 用1064nm激光脉冲触发开关实验结果初步分析 | 第35-36
页 |
2.4.3 GaAs中的EL2能级 | 第36-38
页 |
2.4.4 GaAs中与EL2能级有关的单光子吸收过程 | 第38-40
页 |
2.4.5 GaAs中非线性光学效应—双光子吸收过程 | 第40-41
页 |
2.5 小结 | 第41-42
页 |
第三章 EL2能级与SI-GaAs光电导开关工作模式关系 | 第42-60
页 |
3.1 半绝缘砷化镓光电导开关的工作基本原理 | 第42-45
页 |
3.2 光电导开关的工作模式 | 第45-50
页 |
3.2.1 线性工作模式 | 第46
页 |
3.2.2 非线性工作模式 | 第46-47
页 |
3.2.3 非线性工作模式和线性工作模式的比较 | 第47-49
页 |
3.2.4 GaAs光电导开关的复合工作模式 | 第49-50
页 |
3.3 GaAs中的EL2能级与开关工作模式的关系 | 第50-58
页 |
3.3.1 EL2能级和线形工作模式的关系 | 第51-52
页 |
3.3.2 EL2能级和非线形工作模式的关系 | 第52-54
页 |
3.3.3 EL2能级和复合工作模式的关系 | 第54-58
页 |
3.4 小结 | 第58-60
页 |
第四章 光电导开关产生超短电脉冲实验研究 | 第60-77
页 |
4.1 用于产生超短电脉冲的光电导开关结构 | 第61-63
页 |
4.2 超快光电导材料和触发光的选择 | 第63-68
页 |
4.2.1 光电导材料的灵敏度和弛豫时间 | 第63-66
页 |
4.2.2 光电导开关材料选择 | 第66-67
页 |
4.2.3 触发光源选择 | 第67-68
页 |
4.3 开关电极 | 第68-71
页 |
4.3.1 电极形状与丝状电流 | 第68-70
页 |
4.3.2 电极的欧姆接触 | 第70
页 |
4.3.3 开关电极间隙 | 第70-71
页 |
4.4 发射和接收天线 | 第71-73
页 |
4.5 发射和接收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73-76
页 |
4.5.1 通态电阻与偏置电压及触发光能关系曲线测试 | 第73-74
页 |
4.5.2 传输效率与触发光能关系曲线测试 | 第74-75
页 |
4.5.3 频谱分析 | 第75-76
页 |
4.6 小结 | 第76-77
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77-79
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77-78
页 |
5.2 展望 | 第78-79
页 |
致谢 | 第79-80
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6
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6-87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