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绿地植物景观提质改造设计研究--以湖南农业大学老校区绿地植物景观为例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
页 | Abstract | 第5-11
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
页 | 1 研究的背景 | 第11
页 | 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1-12
页 | · 研究的目的 | 第11
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11-12
页 | 3 研究的对象与内容 | 第12
页 | · 研究的对象 | 第12
页 | · 研究的内容 | 第12
页 | 4 研究的方法 | 第12-13
页 | · 文献研究法 | 第12
页 | · 实地调查法 | 第12
页 | · 综合分析法 | 第12-13
页 | 5 研究的现状 | 第13-16
页 | · 校园文化内涵方面 | 第13-14
页 | · 植物配置方面 | 第14-15
页 | · 空间景观方面 | 第15-16
页 | 第二章 大学校园绿地植物景观提质改造设计理论 | 第16-21
页 | 1 相关概念 | 第16-17
页 | · 景观 | 第16
页 | · 植物景观与植物景观设计 | 第16-17
页 | · 大学校园环境 | 第17
页 | 2 大学校园绿地植物景观提质改造设计理论依据 | 第17-19
页 | · 景观生态学 | 第17-18
页 | · 景观美学 | 第18
页 | · 景观安全学 | 第18-19
页 | 3 大学校园绿地植物景观提质改造设计原则 | 第19-20
页 | · 功能性原则 | 第19
页 | · 艺术性原则 | 第19
页 | · 多样性原则 | 第19
页 | · 整体性原则 | 第19
页 | · 文化性原则 | 第19
页 | · 经济性原则 | 第19-20
页 | 4 大学校园绿地植物景观提质改造设计目标 | 第20
页 | 5 本章小结 | 第20-21
页 | 第三章 湖南农业大学老校区绿地植物景观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21-34
页 | 1 调查地概况 | 第21-22
页 | · 校园概况 | 第21
页 | · 自然条件 | 第21-22
页 | 2 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 第22
页 | 3 现状与问题分析 | 第22-32
页 | · 道路绿地植物 | 第22-23
页 | · 教学科研区绿地植物 | 第23-29
页 | · 校内公园绿地植物 | 第29-31
页 | · 学生生活区绿地植物 | 第31-32
页 | · 教职工生活区绿地植物 | 第32
页 | 4 调查结果分析 | 第32-33
页 | · 校园绿化场地较为平坦,缺少地形起伏 | 第32
页 | · 植物景观丰富度低,季相变化不明显 | 第32
页 | · 植物群落层次单一,景观效果与生态效果欠佳 | 第32-33
页 | · 植物景观特色不明显,缺乏艺术感染力与文化内涵 | 第33
页 | 5 本章小结 | 第33-34
页 | 第四章 湖南农业大学老校区绿地植物景观提质改造设计 | 第34-42
页 | 1 湖南农业大学老校区绿地植物景观提质改造设计指导思想 | 第34
页 | · 以"生态、艺术、人文"为主题 | 第34
页 | · 突出农业大学校园特色 | 第34
页 | · 突出时代特征 | 第34
页 | 2 湖南农业大学老校区绿地植物景观提质改造设计 | 第34-38
页 | · 老校区功能分区与景观规划结构 | 第34-35
页 | · 老校区植物景观总体规划 | 第35
页 | · 老校区分区植物景观规划 | 第35-37
页 | · 教学科研区 | 第35-36
页 | · 体育活动区 | 第36
页 | · 学生生活区 | 第36
页 | · 教职工生活区 | 第36-37
页 | · 游憩休息区 | 第37
页 | · 老校区植物种植规划 | 第37-38
页 | · 根据植物景观功能分区 | 第37
页 | · 行道树与主要道路花镜规划 | 第37-38
页 | · 特色种植区规划 | 第38
页 | · 预留用地 | 第38
页 | · 垂直绿化 | 第38
页 | 3 本章小结 | 第38-42
页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第42-45
页 | 1 结论 | 第42-43
页 | 2 讨论 | 第43-45
页 | · 问题 | 第43
页 | · 展望 | 第43-45
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
页 | 附录 | 第48-57
页 | 致谢 | 第57-58
页 | 作者简介 | 第58
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