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5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5-30页 |
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 第15-17页 |
· 研究背景 | 第15-16页 |
· 研究目的 | 第16页 |
·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6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1-25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25-26页 |
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篇章结构 | 第26-28页 |
· 研究思路 | 第26页 |
· 研究方法 | 第26-27页 |
· 篇章结构 | 第27-28页 |
4 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第28-30页 |
· 创新点 | 第28页 |
· 不足之处 | 第28-30页 |
第二章 普惠制农村金融机构支农能力建设的必要性及理论基础 | 第30-42页 |
1 基本概念的界定 | 第30-32页 |
· 普惠制农村金融机构的内涵 | 第30-31页 |
· 普惠制农村金融机构支农能力的内涵 | 第31页 |
· 普惠制农村金融机构支农能力建设的内涵 | 第31-32页 |
· 普惠制农村金融机构支农能力与支农能力建设的关系 | 第32页 |
2 我国普惠制农村金融机构支农能力建设的必要性 | 第32-37页 |
· 目前农村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网点覆盖率低 | 第32-33页 |
· 贫困农户难以获得所需的贷款资金进行生产投资 | 第33-34页 |
· 农村金融机构支农金融服务品种与质量无法满足农户需要 | 第34-35页 |
· 城乡二元金融结构阻碍城乡和谐发展 | 第35-36页 |
· 普惠金融在我国农村地区发展还严重不足 | 第36-37页 |
3 普惠制农村金融机构支农能力建设的理论基础 | 第37-42页 |
· 金融功能理论 | 第37-38页 |
· 农村金融发展理论 | 第38-40页 |
· 普惠金融理论 | 第40-42页 |
第三章 构建我国普惠制农村金融机构支农能力指标体系 | 第42-57页 |
1 国际上衡量农村金融机构能力的指标体系及其优缺点 | 第42-45页 |
· CAMEL体系 | 第42页 |
· 财务指标体系 | 第42页 |
· PEARLS体系 | 第42-43页 |
· 绩效跟踪指标体系 | 第43页 |
· 三角框架体系 | 第43-45页 |
2 构建我国普惠制农村金融机构支农能力指标体系的基本思路 | 第45-47页 |
· 构建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 第45-46页 |
· 构建指标体系的基本思路 | 第46-47页 |
3 我国普惠制农村金融机构支农能力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 | 第47-55页 |
· 支农条件 | 第47-48页 |
· 支农过程 | 第48-51页 |
· 支农效果 | 第51-55页 |
4 构建指标体系中还应探讨的几个关键问题 | 第55-57页 |
· 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 | 第55-56页 |
· 正指标与负指标相结合 | 第56页 |
· 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的结合 | 第56-57页 |
第四章 我国普惠制农村金融机构支农能力现状的实证分析 | 第57-70页 |
1 AHP法的基本原理及各级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57-61页 |
2 数据来源及指标的计算 | 第61-64页 |
· 数据来源 | 第61-62页 |
· 指标的计算 | 第62-64页 |
3 雷达图分析与基本结论 | 第64-70页 |
· 雷达图分析 | 第64-69页 |
· 基本结论 | 第69-70页 |
第五章 我国普惠制农村金融机构支农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 第70-80页 |
1 影响普惠制农村金融机构支农能力的内部因素 | 第70-72页 |
· 经营运作理念 | 第70-71页 |
· 产品与服务创新机制 | 第71页 |
· 贷款管理机制 | 第71页 |
· 激励机制与有效监管 | 第71-72页 |
· 风险防范与补偿机制 | 第72页 |
· 员工优化机制 | 第72页 |
2 影响普惠制农村金融机构支农能力的外部因素 | 第72-76页 |
· 政府行为 | 第72-73页 |
· 农户因素 | 第73-74页 |
· 环境因素 | 第74-76页 |
3 普惠制农村金融机构支农能力影响因素的权重 | 第76-77页 |
4 普惠制农村金融机构支农能力影响因素的特点 | 第77-78页 |
· 普惠制农村金融机构支农能力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 | 第77-78页 |
· 普惠制农村金融机构支农能力各因素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 | 第78页 |
· 普惠制农村金融机构支农能力的影响因素是复杂多变的 | 第78页 |
5 结论 | 第78-80页 |
第六章 我国普惠制农村金融机构支农能力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 第80-93页 |
1 我国普惠制农村金融机构支农能力建设的思路 | 第80-82页 |
· 我国普惠制农村金融机构支农能力实现的路径 | 第80-81页 |
· 促进贫困地区农村金融改革 | 第81页 |
· 为更多的贫困农户提供支农金融服务 | 第81-82页 |
· 实现普惠制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 | 第82页 |
2 提高我国普惠制农村金融机构支农能力的对策建议 | 第82-93页 |
· 大力发展符合国情的多种形式普惠制农村金融机构 | 第82-84页 |
· 普惠制农村金融机构自身加强支农能力建设 | 第84-87页 |
· 政府加大扶持机构支农的优惠政策与立法保障 | 第87-88页 |
· 提高中低收入农户创业经营能力和受教育水平 | 第88页 |
· 良好的外部环境为机构支农能力建设提供条件 | 第88-90页 |
· 实现机构绩效和社会绩效协调发展 | 第90-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8页 |
致谢 | 第98-100页 |
作者简历 | 第100-101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