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科技特派员制度研究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概论 | 第11-19页 |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美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的概况 | 第12-14页 | · 韩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的概况 | 第14页 | · 日本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的概况 | 第14-15页 | 3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 对我国传统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研究 | 第16页 | · 对科技特派员制度的研究 | 第16-17页 | · 综合评述 | 第17页 | 4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7页 | 5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科技特派员制度:"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的理论解读 | 第19-25页 | 1 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内涵 | 第19-21页 | · 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定义 | 第19页 | · 科技特派员制度的特点 | 第19-20页 | · 科技特派员制度的特征 | 第19-20页 | · 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创新之处 | 第20页 | · 科技特派员制度运行机制 | 第20-21页 | · 运行机制 | 第20-21页 | · 科技特派员制度运行机制 | 第21页 | 2 "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理论视角下的科技特派员制度 | 第21-23页 | · "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理论 | 第21页 | · 对科技特派员制度产生进程的理论分析 | 第21-23页 | · 制度变迁主体分析 | 第21-22页 | · 制度变迁过程分析 | 第22页 | · 现实意义:向诱致性制度变迁转变 | 第22-23页 | · 制度创新路径选择:诱致性制度变迁 | 第23页 | 3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第三章 我国科技特派员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 第25-28页 | 1 我国科技特派员制度产生的现实背景 | 第25-26页 | 2 我国科技特派员制度的源起:南平模式 | 第26页 | 3 我国科技特派员制度发展历程 | 第26-27页 | 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四章 湖南科技特派员制度现状与分析 | 第28-38页 | 1 湖南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形成 | 第29-30页 | 2 湖南科技特派员制度的特点 | 第30-34页 | 3 湖南科技特派员制度的效果 | 第34-36页 | · 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 | 第34-35页 | · 对农村医疗卫生水平提升的作用 | 第35页 | · 对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作用 | 第35-36页 | 4 湖南科技特派员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36-37页 | · 制度内在缺陷 | 第36页 | · 制度运行问题 | 第36-37页 | · 制度本身利益驱动缺失 | 第37页 | 5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五章 完善湖南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对策与建议 | 第38-42页 | 1 完善制度、加强政策引导 | 第38-39页 | · 完善制度 | 第38页 | · 加强政策支持与引导 | 第38页 | · 利益共享,完善长效机制 | 第38-39页 | · 切实抓好农、科、教相结合 | 第39页 | · 加强部门联动 | 第39页 | · 提倡合作,提升能力水平 | 第39页 | 2 拓展渠道、多形式开展农业科技服务 | 第39-40页 | · 提升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地位 | 第39页 | · 提升现有推广网络 | 第39-40页 | · 多渠道开展科技服务 | 第40页 | 3 增加资助,拓宽融资渠道 | 第40页 | · 金融机构应加大经费支持 | 第40页 | · 增加科技特派员项目 | 第40页 | 4 加强培训,提升科技特派员服务水平 | 第40页 | 5 鼓励创业、提升产业层次 | 第40-41页 | · 完善激励机制 | 第40-41页 | · 宏观规划产业发展前景 | 第41页 | 6 宣传表彰,营造良好氛围 | 第41-42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作者简历 | 第49
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