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英文缩略语说明表 | 第10-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4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6-18页 |
1.2 星座设计和星上交换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1.2.1 星座设计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2.2 星上交换和调度算法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3 本文主要工作和创新点 | 第20-21页 |
1.4 本文工作内容和章节安排 | 第21-24页 |
第二章 卫星星座设计概述 | 第24-44页 |
2.1 引言 | 第24-25页 |
2.2 轨道几何关系分析 | 第25-33页 |
2.2.1 卫星轨道参数 | 第25-27页 |
2.2.2 星下点轨迹 | 第27-28页 |
2.2.3 单个卫星对地覆盖分析 | 第28-33页 |
2.3 卫星轨道高度和类型选择 | 第33-36页 |
2.4 星座设计方法 | 第36-42页 |
2.4.1 星座设计参数 | 第36页 |
2.4.2 星座设计的关键问题 | 第36-37页 |
2.4.3 经典星座设计方法 | 第37-4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三章 全球覆盖低轨卫星星座优化设计 | 第44-70页 |
3.1 最小地面仰角参数的确定 | 第44-50页 |
3.1.1 最小地面仰角参数分析 | 第44-45页 |
3.1.2 自由空间损耗的影响 | 第45-46页 |
3.1.3 降雨衰减的影响 | 第46-47页 |
3.1.4 星地链路衰减、最小地面仰角和轨道高度的三维关系 | 第47-49页 |
3.1.5 最小地面仰角设计 | 第49-50页 |
3.2 轨道参数分析 | 第50-54页 |
3.2.1 太阳同步轨道 | 第51-52页 |
3.2.2 冻结轨道 | 第52-53页 |
3.2.3 太阳同步冻结轨道参数设计 | 第53-54页 |
3.3 近极轨道覆盖带设计方法优化 | 第54-58页 |
3.4 结合轨道特性的近极轨道覆盖带星座设计 | 第58-69页 |
3.4.1 已知轨道高度和地面仰角的覆盖带设计方法 | 第58-61页 |
3.4.2 覆盖带设计中轨道高度与星座卫星个数分析 | 第61-64页 |
3.4.3 近极轨道覆盖带优化设计 | 第64-65页 |
3.4.4 实例验证 | 第65-6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四章 星上交换技术研究 | 第70-94页 |
4.1 星上交换介绍 | 第70-75页 |
4.1.1 宽带卫星系统星上交换 | 第70-72页 |
4.1.2 交换结构概述 | 第72-75页 |
4.2 单级交换结构和多级交换结构 | 第75-84页 |
4.2.1 单级交换结构 | 第75-81页 |
4.2.2 多级交换结构 | 第81-84页 |
4.3 星上CICQ交换结构 | 第84-86页 |
4.3.1 单级crossbar结构与多级结构的选择 | 第84-85页 |
4.3.2 基于单级crossbar结构的星上交换 | 第85-86页 |
4.4 CICQ结构性能仿真 | 第86-92页 |
4.4.1 星上CICQ交换结构组成 | 第86页 |
4.4.2 星上CICQ结构性能仿真 | 第86-9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92-94页 |
第五章 基于单次队列长度比较的星上交换轮询调度算法 | 第94-120页 |
5.1 星上交换调度算法介绍 | 第94-104页 |
5.1.1 星上调度算法模型 | 第94-96页 |
5.1.2 调度算法评价准则 | 第96-97页 |
5.1.3 CICQ交换调度模型 | 第97-98页 |
5.1.4 CICQ调度算法 | 第98-104页 |
5.2 星上CICQ调度算法优化 | 第104-112页 |
5.2.1 RR算法在非均匀业务下性能分析 | 第104-107页 |
5.2.2 星上CICQ调度优化算法SCRR | 第107-112页 |
5.3 星上交换SCRR调度算法仿真分析 | 第112-118页 |
5.3.1 SCRR调度算法OPNET模型 | 第112-114页 |
5.3.2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114-11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18-120页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 第120-122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120-121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121-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122-128页 |
致谢 | 第128-13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1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