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4页 |
· 土壤铅、镉污染概述 | 第11-14页 |
· 铅、镉的性质与污染来源 | 第11-12页 |
· 土壤铅、镉污染的危害 | 第12-14页 |
· 土壤铅、镉污染的修复技术 | 第14-18页 |
· 工程措施 | 第14-15页 |
· 物理措施 | 第15页 |
· 生物措施 | 第15-17页 |
· 化学措施 | 第17-18页 |
· 化学钝化修复的研究进展 | 第18-21页 |
· 有机钝化剂在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中的应用 | 第18-19页 |
· 无机钝化剂在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中的应用 | 第19-21页 |
· 有机无机复合钝化剂在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中的应用 | 第21页 |
· 研究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21-24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1-22页 |
·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 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第二章 有机和无机钝化剂的筛选试验 | 第24-29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4-26页 |
· 供试材料 | 第24-25页 |
· 试验方法 | 第25页 |
· 样品分析方法 | 第25-26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6-27页 |
· 不同钝化剂对土壤中铅的TCLP提取态含量的影响 | 第26页 |
· 不同钝化剂对土壤中镉的TCLP提取态含量的影响 | 第26-27页 |
· 讨论 | 第27-28页 |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蚕沙和赤泥对土壤中铅和镉的固定能力研究 | 第29-38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9-30页 |
· 供试材料 | 第29页 |
· 试验方法 | 第29页 |
· 样品分析方法 | 第29-30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0-37页 |
· 蚕沙和赤泥对土壤pH值的影响 | 第30-32页 |
· 蚕沙和赤泥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 第32页 |
· 蚕沙和赤泥对土壤中铅的TCLP提取态含量的影响 | 第32-33页 |
· 蚕沙和赤泥对土壤中镉的TCLP提取态含量的影响 | 第33-34页 |
· 蚕沙和赤泥对土壤中铅的化学形态的影响 | 第34-35页 |
· 蚕沙和赤泥对土壤中镉的化学形态的影响 | 第35-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蚕沙和赤泥对小白菜吸收铅和镉的影响 | 第38-43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8-39页 |
· 供试材料 | 第38页 |
· 试验方法 | 第38页 |
· 样品分析方法 | 第38-39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9-42页 |
· 蚕沙和赤泥对小白菜植株高度的影响 | 第39-40页 |
· 蚕沙和赤泥对小白菜干生物量的影响 | 第40-41页 |
· 蚕沙和赤泥对小白菜吸收铅的影响 | 第41页 |
· 蚕沙和赤泥对小白菜吸收镉的影响 | 第41-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五章 蚕沙和赤泥对铅和镉影响机理的探讨 | 第43-55页 |
· 土壤中重金属形态与小白菜中铅和镉含量的关系 | 第43-45页 |
· 土壤中铅的化学形态与小白菜中铅含量的关系 | 第43-44页 |
· 土壤中镉的化学形态与小白菜中镉含量的关系 | 第44-45页 |
· 不同钝化处理与土壤中铅和镉的化学形态的关系 | 第45-47页 |
· 不同钝化处理与土壤中铅的化学形态的关系 | 第45-46页 |
· 不同钝化处理与土壤中镉的化学形态的关系 | 第46-47页 |
· 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与土壤中铅和镉的化学形态的关系 | 第47-52页 |
· 土壤pH值与土壤中铅的化学形态的关系 | 第48-49页 |
· 土壤pH值与土壤中镉的化学形态的关系 | 第49-50页 |
· 有机质含量与土壤中铅的化学形态的关系 | 第50-51页 |
· 有机质含量与土壤中镉的化学形态的关系 | 第51-52页 |
· 讨论 | 第52-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 结论 | 第55页 |
· 研究展望 | 第55-56页 |
· 创新之处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 第66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