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个人收入分配体系的完善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9页 | ·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2-14页 | · 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 选题意义 | 第13-14页 | · 文献综述 | 第14-17页 | · 初次分配文献综述 | 第14-15页 | · 再分配文献综述 | 第15-16页 | · 第三次分配文献综述 | 第16-17页 | ·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17-19页 | ·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 创新点 | 第17-19页 | 第2章 个人收入分配的基础理论 | 第19-26页 | · 个人收入分配的基本概念 | 第19-20页 | · 个人收入分配的概念界定 | 第19页 | · “三次分配”的概念界定 | 第19-20页 | ·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个人收入分配理论 | 第20-24页 | ·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收入分配理论 | 第20-21页 | · 毛泽东的个人收入分配理论 | 第21-22页 | · 邓小平的个人收入分配理论 | 第22-24页 | · 现代西方分配理论 | 第24-26页 | · 初次分配领域的个人收入分配理论 | 第24页 | · 再分配领域的个人收入分配理论 | 第24-25页 | · 第三次分配领域的个人收入分配理论 | 第25-26页 | 第3章 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历史及现存问题分析 | 第26-43页 | · 我国收入分配体制的发展历程 | 第26-29页 | · 改革开放前我国收入分配的基本状况 | 第26-27页 | ·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收入分配体制的发展 | 第27-29页 | · 初次分配中个人收入分配的现存问题分析 | 第29-32页 | · 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过低 | 第29-30页 | · 城乡、区域之间初次分配差距较大 | 第30-31页 | · 行业和群体之间初次分配差距过大 | 第31-32页 | · 再分配中个人收入分配的现存问题分析 | 第32-37页 | · 有效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差距的税收制度尚不完善 | 第32-33页 | · 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并且失衡 | 第33-35页 | · 有效平衡收入差距的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完善 | 第35-36页 | · 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尚不完善 | 第36-37页 | · 第三次分配的现存问题分析 | 第37-39页 | · 第三次分配的总规模滞后于经济发展 | 第37-38页 | · 社会慈善文化尚未形成 | 第38页 | · 缺乏必要的政策扶持 | 第38-39页 | · 缺乏规范的捐赠法律制度 | 第39页 | · 个人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影响 | 第39-43页 | · 违背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 第39-40页 | · 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 第40-41页 | · 不利于扩大内需 | 第41-42页 | · 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 第42-43页 | 第4章 完善我国个人收入分配体系的对策 | 第43-54页 | · 初次分配体系的完善 | 第43-46页 | ·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 第43-45页 | · 加强初次分配的制度保障,保证机会平等 | 第45页 | · 加强城乡、区域的协调发展 | 第45-46页 | · 打破行业垄断,加强对高收入行业收入的监督和管理 | 第46页 | · 再分配体系的完善 | 第46-51页 | · 加快税收制度的改革 | 第46-47页 | · 加大财政体制改革,增加公共产品供给 | 第47-48页 | ·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 第48-50页 | · 完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 第50-51页 | · 第三次分配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 第51-54页 | · 加强第三次分配的制度建设 | 第51-52页 | · 加强社会慈善文化建设 | 第52页 | · 充分发挥政府在第三次分配中的作用 | 第52-53页 | · 大力发展社会慈善组织 | 第53-54页 | 第5章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作者简介 | 第59
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