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9
页 |
§1.1 纳米粒子的特性 | 第9-10
页 |
§1.2 硅烷偶联剂对纳米无机粒子表面修饰处理的研究进展 | 第10-15
页 |
1.2.1 引言 | 第10
页 |
1.2.2 纳米材料的表面修饰方法 | 第10-11
页 |
1.2.3 硅烷偶联剂对纳米粒子的表面修饰 | 第11-14
页 |
1.2.4 无机纳米粒子/偶联剂/聚合物复合体系的界面模型 | 第14-15
页 |
1.2.5 结论 | 第15
页 |
§1.3 纳米粒子/聚合物核壳复合粒子改性PVC研究进展 | 第15-18
页 |
§1.4 本论文的指导思想及主要内容 | 第18-19
页 |
第二章 纳米SiO_2表面修饰处理研究 | 第19-30
页 |
§2.1 实验部分 | 第19-21
页 |
2.1.1 主要原料及仪器 | 第19
页 |
2.1.2 纳米SiO_2的表面修饰处理 | 第19
页 |
2.1.3 红外光谱(FTIR)分析 | 第19-20
页 |
2.1.4 ζ—电势分析 | 第20
页 |
2.1.5 TEM分析 | 第20
页 |
2.1.6 热失重(TGA)分析 | 第20-21
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21-28
页 |
2.2.1 红外光谱分析 | 第21-22
页 |
2.2.2 ζ-电势表征纳米SiO_2表面处理效果 | 第22-23
页 |
2.2.3 热失重表征纳米SiO_2表面处理效果 | 第23-25
页 |
2.2.4 处理后的纳米SiO_2的水解稳定性 | 第25-26
页 |
2.2.5 MPS处理后的纳米SiO_2的TEM照片 | 第26
页 |
2.2.6 氨基硅烷(APS)对纳米SiO_2的处理 | 第26-28
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8-30
页 |
第三章 SiO_2/PBA/PMMA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结构及与PVC共混性能 | 第30-41
页 |
§3.1 实验部分 | 第30-33
页 |
3.1.1 主要原料及处理 | 第30
页 |
3.1.2 SiO_2/PBA/PMMA乳胶粒子的合成 | 第30-31
页 |
3.1.3 纳米SiO_2/PBA/PMMA胶乳粒径及其分布的测定 | 第31
页 |
3.1.4 乳液聚合中单体转化率的测定 | 第31-32
页 |
3.1.5 纳米SiO_2/PBA/PMMA胶乳组成分析 | 第32
页 |
3.1.6 共混物及复合树脂力学性能的测试 | 第32-33
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33-40
页 |
3.2.1 聚合工艺对乳胶粒子粒径的影响 | 第33-35
页 |
3.2.2 聚合工艺对乳胶粒子单体转化率的影响 | 第35-36
页 |
3.2.3 合成乳液放置稳定性 | 第36-37
页 |
3.2.4 SiO_2/PBA/PMMA/PVC共混物的力学性能研究 | 第37-39
页 |
3.2.5 不同填料与PVC共混物的力学性能研究 | 第39
页 |
3.2.6 SiO_2/PBA/PMMA/PVC共混物的流变性能 | 第39-40
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0-41
页 |
第四章 MPS-SiO_2/PBA/PMMA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结构及与PVC共混性能 | 第41-58
页 |
§4.1 实验部分 | 第41-42
页 |
4.1.1 主要原料及处理 | 第41
页 |
4.1.2 MPS-SiO_2/PBA/PMMA乳胶粒子的合成 | 第41
页 |
4.1.3 MPS-SiO_2/PBA/PMMA胶乳粒径及其分布的测定 | 第41
页 |
4.1.4 乳液聚合中单体转化率的测定 | 第41
页 |
4.1.5 共混物及复合树脂力学性能的测试 | 第41
页 |
4.1.6 MPS-SiO_2/PBA/PMMA复合乳胶粒子的形态结构 | 第41-42
页 |
4.1.7 MPS-SiO_2/PBA/PMMA/PVC共混物的结构分析 | 第42
页 |
4.1.8 复合树脂(维卡)软化点温度的测定 | 第42
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42-57
页 |
4.2.1 聚合工艺对乳胶粒子粒径的影响 | 第42-45
页 |
4.2.2 合成工艺条件对单体转化率的影响 | 第45-47
页 |
4.2.3 MPS-SiO_2/PBA/PMMA乳胶粒子的形态结构 | 第47
页 |
4.2.4 合成乳液放置稳定性 | 第47-48
页 |
4.2.5 MPS-SiO_2/PBA/PMMA对共混PVC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48-54
页 |
4.2.6 MPS-SiO_2/PBA/PMMA/PVC的维卡软化点的影响 | 第54
页 |
4.2.7 MPS-SiO_2/PBA/PMMA在PVC基体中的透射电镜照片(TEM) | 第54-55
页 |
4.2.8 MPS-SiO_2/PBA/PMMA/PVC共混物缺口冲击试样断面的形态(SEM) | 第55-56
页 |
4.2.9 MPS-SiO_2/PBA/PMMA/PVC共混体系的流变性能 | 第56-57
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7-58
页 |
第五章 APS-SiO_2/PBA/PMMA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结构及与PVC共混性能 | 第58-66
页 |
§5.1 实验部分 | 第58
页 |
5.1.1 主要原料及处理 | 第58
页 |
5.1.2 APS-SiO_2/PBA/PMMA乳胶粒子的制备 | 第58
页 |
5.1.3 APS-SiO_2PBA/PMMA胶乳粒径及其分布的测定 | 第58
页 |
5.1.4 共混物及复合树脂力学性能的测试 | 第58
页 |
5.1.5 冲击样条断面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 | 第58
页 |
§5.2 结果与讨论 | 第58-65
页 |
5.2.1 聚合工艺对乳胶粒子粒径的影响 | 第58-60
页 |
5.2.2 合成乳液放置稳定性 | 第60
页 |
5.2.3 APS-SiO_2/PBA/PMMA对共混PVC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60-64
页 |
5.2.4 APS-SiO_2/PBA/PMMA/PVC共混物缺口冲击试样断面的形态(SEM) | 第64-65
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5-66
页 |
第六章 MPS-SiO_2(L)/PBA/PMMA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结构及与PVC共混性能 | 第66-74
页 |
§6.1 实验部分 | 第66-68
页 |
6.1.1 主要原料及处理 | 第66
页 |
6.1.2 纳米MPS-SiO_2(L)/PBA/PMMA乳胶粒子的制备 | 第66-67
页 |
6.1.3 MPS-SiO_2(L)/PBA/PMMA复合乳胶粒子与胶束成核的乳胶粒子的离心分离 | 第67-68
页 |
6.1.4 MPS-SiO_2(L)/PBA/PMMA胶乳粒径及其分布的测定 | 第68
页 |
6.1.5 红外光谱(FTIR)分析 | 第68
页 |
6.1.6 热失重(TGA)分析 | 第68
页 |
6.1.7 共混物及复合树脂力学性能的测试 | 第68
页 |
6.1.8 MPS-SiO_2(L)/PBA/PMMA复合乳胶粒子的形态结构 | 第68
页 |
§6.2 结果与讨论 | 第68-73
页 |
6.2.1 预乳液乳化剂浓度对固含量及乳胶粒子粒径的影响 | 第68-69
页 |
6.2.2 分离后样品的FTIR分析 | 第69
页 |
6.2.3 分离后样品的TGA分析 | 第69-70
页 |
6.2.4 聚合工艺对纳米粒子接枝效率的影响 | 第70-71
页 |
6.2.5 MPS-SiO_2(L)/PBA/PMMA乳胶粒子的形态结构 | 第71
页 |
6.2.6 MPS-SiO_2(L)/PBA/PMMA/PVC共混物的性能 | 第71-73
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73-74
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74-75
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0
页 |
致谢 | 第80-81
页 |
攻读硕士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81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