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调整对我国能源效率影响的空间计量分析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1-23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3-19页 | 一、产业结构变迁历程 | 第13-14页 | 二、产业结构调整内涵及其测度研究 | 第14页 | 三、能源效率测算方法的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四、产业结构及其他因素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分析 | 第16-17页 | 五、空间计量模型的相关应用研究 | 第17-19页 | 六、国内外相关文献评述 | 第19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框架结构 | 第19-21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二、框架结构 | 第20-21页 | 第四节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21-23页 | 一、创新之处 | 第21-22页 | 二、不足之处 | 第22-23页 | 第二章 能源效率的测度与分析 | 第23-34页 | 第一节 研究方法 | 第23-26页 | 一、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超效率模型 | 第23-24页 | 二、修正随机性偏误的Bootstrap-DEA模型 | 第24-25页 | 三、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分解模型 | 第25-26页 | 第二节 指标选取和数据说明 | 第26-27页 | 一、数据来源 | 第26页 | 二、投入指标选取 | 第26-27页 | 三、产出指标选取 | 第27页 | 第三节 我国各省市能源效率测度与评价 | 第27-31页 | 第四节 ML指数分析 | 第31-32页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三章 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效率耦合情况 | 第34-41页 | 第一节 研究方法 | 第34-36页 | 一、产业结构调整幅度 | 第34页 | 二、产业结构调整质量 | 第34页 | 三、能源效率与产业结构耦合模型 | 第34-36页 | 第二节 我国各省市产业结构调整测度与评价 | 第36-37页 | 第三节 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效率的耦合度分析 | 第37-40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产业结构对能源效率影响的空间计量分析 | 第41-53页 | 第一节 研究方法 | 第41-44页 | 一、空间权重矩阵 | 第41页 | 二、空间自相关检验模型 | 第41-42页 | 三、计量模型构建及其方法 | 第42-44页 | 第二节 变量选取和数据说明 | 第44页 | 第三节 我国能源效率的空间分布格局 | 第44-47页 | 一、中国能源效率空间自相关检验 | 第44-47页 | 第四节 常参数空间计量模型构建 | 第47-49页 | 一、实证分析 | 第47-49页 | 二、小结 | 第49页 | 第五节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构建 | 第49-53页 | 一、实证分析 | 第49-52页 | 二、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53-57页 |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 | 第53-55页 | 一、能源效率测算与评价结果 | 第53页 | 二、产业结构调整的测度及其与能源效率的耦合结果 | 第53-54页 | 三、产业结构对能源效率的空间计量结果分析 | 第54-55页 | 第二节 相关政策建议 | 第55-57页 | 一、抓住关键因素,推进产业调整 | 第55页 | 二、发展先进技术,引用新型能源 | 第55-56页 | 三、放开市场经济,维稳能源价格 | 第56页 | 四、坚持对外开放,鼓励外商投资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附录 | 第61-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第70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