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17页 |
1.1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概述 | 第10-11页 |
1.1.1 PRRSV划分的两个基因型 | 第10页 |
1.1.2 PRRSV的组织分布与临床症状 | 第10页 |
1.1.3 PRRSV的传播途径与基本形态 | 第10-11页 |
1.2 PRRSV的生物学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1.2.1 PRRSV的基因组结构与功能 | 第11页 |
1.2.2 PRRSV的非结构蛋白及其功能 | 第11-12页 |
1.2.3 PRRSV的结构蛋白 | 第12-13页 |
1.3 PRRSV跨膜蛋白的研究状况 | 第13-14页 |
1.4 蛋白互作的研究技术 | 第14-15页 |
1.4.1 酵母双杂交技术 | 第14页 |
1.4.2 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 | 第14-15页 |
1.4.3 Pull-Down技术 | 第15页 |
1.4.4 其他蛋白质相互作用方法与技术 | 第15页 |
1.5 研究的内容与意义 | 第15-17页 |
第二章 酵母双杂技术筛选与PRRSV跨膜nsp互作的蛋白 | 第17-26页 |
2.1 材料、试剂、溶液与主要设备 | 第17页 |
2.1.1 菌株和质粒 | 第17页 |
2.1.2 所用的试剂与溶液 | 第17页 |
2.1.3 所用的仪器与设备 | 第17页 |
2.2 方法 | 第17-22页 |
2.2.1 重组质粒pGBKT7-nspX与pGADT7-nspX的构建(nspX代表nsp2、nsp3与nsp5) | 第17-19页 |
2.2.2 感受态的制备与转化 | 第19-20页 |
2.2.3 阳性克隆的鉴定 | 第20页 |
2.2.4 制备与转化酵母感受态细胞 | 第20-22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2-24页 |
2.3.1 质粒的构建与鉴定 | 第22-23页 |
2.3.2 酵母双杂交互作的结果 | 第23-24页 |
2.4 讨论 | 第24-26页 |
第三章 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验证跨膜蛋白与非结构蛋白的互作 | 第26-32页 |
3.1 材料与试剂 | 第26页 |
3.1.1 质粒与菌株 | 第26页 |
3.1.2 主要试剂及试剂盒 | 第26页 |
3.1.3 主要溶液配方 | 第26页 |
3.1.4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26页 |
3.2 方法 | 第26-28页 |
3.2.1 构建重组质粒 | 第26-27页 |
3.2.2 大肠杆菌Top10感受态的制备与转化 | 第27页 |
3.2.3 阳性克隆的筛选及鉴定 | 第27页 |
3.2.4 转染293T细胞 | 第27-28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28-30页 |
3.3.1 重组质粒的构建 | 第28-29页 |
3.3.2 BiFC分析跨膜蛋白与其他非结构蛋白的相互作用 | 第29-30页 |
3.4 讨论 | 第30-32页 |
第四章 Pull-Down验证跨膜蛋白与其它非结构蛋白的相互作用 | 第32-41页 |
4.1 材料与试剂 | 第32页 |
4.1.1 质粒与菌株 | 第32页 |
4.1.2 主要试剂与试剂盒 | 第32页 |
4.1.3 主要溶液配方 | 第32页 |
4.1.4 主要仪器 | 第32页 |
4.2 方法 | 第32-35页 |
4.2.1 重组质粒的构建 | 第32-33页 |
4.2.2 大肠杆菌Top感受态制备 | 第33页 |
4.2.3 转化Top10感受态细胞 | 第33页 |
4.2.4 阳性克隆的筛选及鉴定 | 第33页 |
4.2.5 重组质粒的表达 | 第33-34页 |
4.2.5.1 重组质粒pGEX-2T、pTriEx-nsp9-His、pTriEx-nsp7α-His、pTriEx-His-nsp7β和pMAl-MBP-nsp12的表达 | 第33-34页 |
4.2.5.2 GST-nsp3和GST-nsp5的表达 | 第34页 |
4.2.6 带His标签的融合蛋白的纯化 | 第34页 |
4.2.7 带MBP标签的融合蛋白的纯化 | 第34页 |
4.2.8 Pull-Down实验 | 第34-35页 |
4.2.8.1 带His标签的融合蛋白与带GST标签的融合蛋白的Pull-Down实验 | 第34-35页 |
4.2.8.2 带MBP标签的融合蛋白与带GST标签的融合蛋白Pull-Down实验.. | 第35页 |
4.2.9 Westernblot | 第35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35-39页 |
4.3.1 重组质粒的构建与鉴定 | 第36页 |
4.3.2 重组蛋白的表达与纯化 | 第36-38页 |
4.3.3 Pull-down实验 | 第38-39页 |
4.4 讨论 | 第39-41页 |
第五章 讨论与结论 | 第41-46页 |
5.1 讨论 | 第41-45页 |
5.2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2页 |
附录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作者简介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