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7页 |
1.1 引言 | 第12-13页 |
1.2 聚氨酯弹性体 | 第13-14页 |
1.2.1 聚氨酯 | 第13-14页 |
1.2.2 聚氨酯弹性体 | 第14页 |
1.3 聚氨酯弹性体阻尼性能 | 第14-17页 |
1.3.1 聚合物粘弹性阻尼机理介绍 | 第14-17页 |
1.3.2 聚氨酯弹性体的阻尼机理 | 第17页 |
1.4 聚氨酯弹性体阻尼材料研究进展 | 第17-21页 |
1.4.1 共混改性聚氨酯弹性体阻尼材料 | 第17-18页 |
1.4.2 IPN法改性聚氨酯弹性体阻尼材料 | 第18-19页 |
1.4.3 分子结构设计聚氨酯弹性体阻尼材料 | 第19-21页 |
1.4.4 其他聚氨酯弹性体阻尼材料制备方法 | 第21页 |
1.5 聚氨酯弹性体微观结构 | 第21-25页 |
1.5.1 聚氨酯弹性体的自由体积 | 第21-24页 |
1.5.2 聚氨酯弹性体的微相分离 | 第24-25页 |
1.6 课题的提出和研究内容 | 第25-27页 |
1.6.1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5页 |
1.6.2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 第25-26页 |
1.6.3 课题研究创新点 | 第26-27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7-34页 |
2.1 实验原料 | 第27-29页 |
2.2 实验仪器和设备 | 第29-30页 |
2.3 合成聚氨酯弹性体 | 第30-32页 |
2.3.1 聚氨酯弹性体合成流程图 | 第30页 |
2.3.2 聚氨酯弹性体合成条件及方法 | 第30-31页 |
2.3.3 二正丁胺法测量异氰酸根含量 | 第31-32页 |
2.4 测试与表征 | 第32-34页 |
2.4.1 力学性能测试 | 第32页 |
2.4.2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 | 第32页 |
2.4.3 动态热力学(DMA)分析 | 第32页 |
2.4.4 凝胶渗透色谱(GPC)分析 | 第32-33页 |
2.4.5 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 | 第33页 |
2.4.6 原子力显微镜(AFM)分析 | 第33页 |
2.4.7 正电子湮没寿命谱(PALS)测试 | 第33-34页 |
第三章 含悬挂链聚氨酯弹性体制备与结构、性能研究 | 第34-58页 |
3.1 制备试样 | 第34-35页 |
3.1.1 聚氨酯弹性体合成线路 | 第34-35页 |
3.2 软段结构与聚氨酯弹性体性能之间的关系 | 第35-39页 |
3.2.1 软段结构对聚氨酯弹性体氢键作用的影响 | 第35-37页 |
3.2.2 软段结构对聚氨酯弹性体微相分离的影响 | 第37-38页 |
3.2.3 软段结构对聚氨酯弹性体阻尼性能的影响 | 第38页 |
3.2.4 软段结构对聚氨酯弹性体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38-39页 |
3.3 硬段结构与聚氨酯弹性体性能之间的关系 | 第39-43页 |
3.3.1 硬段结构对聚氨酯弹性体氢键作用的影响 | 第40-41页 |
3.3.2 硬段结构对聚氨酯弹性体微相分离的影响 | 第41-42页 |
3.3.3 硬段结构对聚氨酯弹性体阻尼性能的影响 | 第42-43页 |
3.3.4 硬段结构对聚氨酯弹性体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43页 |
3.4 悬挂链分子量与聚氨酯弹性体性能之间的关系 | 第43-48页 |
3.4.1 悬挂链分子量对聚氨酯弹性体氢键作用的影响 | 第44-45页 |
3.4.2 悬挂链分子量对聚氨酯弹性体微相分离的影响 | 第45-46页 |
3.4.3 悬挂链分子量对聚氨酯弹性体阻尼性能的影响 | 第46-48页 |
3.4.4 悬挂链分子量对聚氨酯弹性体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 | 第48页 |
3.5 悬挂链比例与聚氨酯弹性体性能之间的关系 | 第48-52页 |
3.5.1 悬挂链比例对聚氨酯弹性体氢键作用的影响 | 第49-50页 |
3.5.2 悬挂链比例对聚氨酯弹性体微相分离作用的影响 | 第50-51页 |
3.5.3 悬挂链比例对聚氨酯弹性体阻尼性能的影响 | 第51-52页 |
3.5.4 悬挂链比例对聚氨酯弹性体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 | 第52页 |
3.6 R值比例与聚氨酯弹性体性能之间的关系 | 第52-56页 |
3.6.1 R值比例对聚氨酯弹性体氢键作用的影响 | 第53-54页 |
3.6.2 R值比例对聚氨酯弹性体微相分离作用的影响 | 第54-55页 |
3.6.3 R值比例对聚氨酯弹性体阻尼性能的影响 | 第55页 |
3.6.4 R值比例对聚氨酯弹性体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 | 第55-56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四章 含端羟基超支化聚酯型聚氨酯弹性体制备与结构、性能研究 | 第58-82页 |
4.1 制备试样 | 第58-59页 |
4.1.1 聚氨酯弹性体合成线路 | 第58-59页 |
4.2 不同交扩链剂与聚氨酯弹性体性能之间的关系 | 第59-63页 |
4.2.1 不同交扩链剂对聚氨酯弹性体氢键作用的影响 | 第60-61页 |
4.2.2 不同交扩链剂对聚氨酯弹性体微相分离的影响 | 第61-62页 |
4.2.3 不同交扩链剂对聚氨酯弹性体阻尼性能的影响 | 第62-63页 |
4.2.4 不同交扩链剂对聚氨酯弹性体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 | 第63页 |
4.3 R值比例与聚氨酯弹性体性能之间的影响 | 第63-70页 |
4.3.1 R值比例对聚氨酯弹性体氢键作用的影响 | 第65-66页 |
4.3.2 R值比例对聚氨酯弹性体微相分离程度的影响 | 第66-67页 |
4.3.3 R值比例对聚氨酯弹性体阻尼性能的影响 | 第67-68页 |
4.3.4 R值比例对聚氨酯弹性体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 | 第68页 |
4.3.5 结晶对聚氨酯弹性体阻尼性能的影响 | 第68-70页 |
4.4 悬挂链与聚氨酯弹性体性能之间的关系 | 第70-76页 |
4.4.1 悬挂链对聚氨酯弹性体氢键作用的影响 | 第71-72页 |
4.4.2 悬挂链对聚氨酯弹性体微相分离的影响 | 第72-73页 |
4.4.3 悬挂链对聚氨酯弹性体阻尼性能的影响 | 第73-74页 |
4.4.4 悬挂链对聚氨酯弹性体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 | 第74-75页 |
4.4.5 自由体积对聚氨酯弹性体阻尼性能的影响 | 第75-76页 |
4.5 悬挂链分子量与聚氨酯弹性体性能之间的关系 | 第76-80页 |
4.5.1 悬挂链分子量对聚氨酯弹性体氢键作用的影响 | 第76-77页 |
4.5.2 悬挂链分子量对聚氨酯弹性体微相分离的影响 | 第77-79页 |
4.5.3 悬挂链分子量对聚氨酯弹性体阻尼性能的影响 | 第79页 |
4.5.4 悬挂链分子量对聚氨酯弹性体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 | 第79-8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结论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3-94页 |
致谢 | 第94-95页 |
附件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