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3页 |
1.1 Warburg效应与肿瘤发生 | 第9-10页 |
1.2 M2型丙酮酸激酶(PKM2) | 第10-16页 |
1.2.1 PKM2简介 | 第10-12页 |
1.2.2 PKM2的结构 | 第12-14页 |
1.2.3 Warburg效应与PKM2活性的调节 | 第14页 |
1.2.4 PKM2激活剂的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1.3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 第16-23页 |
1.3.1 概述 | 第16-17页 |
1.3.2 分子对接 | 第17页 |
1.3.3 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 | 第17-19页 |
1.3.4 药效团 | 第19-20页 |
1.3.5 虚拟筛选 | 第20-21页 |
1.3.6 CADD技术在PKM2激活剂发现中的应用 | 第21-23页 |
第二章 PKM2激活剂的虚拟筛选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 第23-39页 |
2.1 引言 | 第23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23-24页 |
2.2.1 实验仪器 | 第23-24页 |
2.2.2 主要试剂与耗材 | 第24页 |
2.2.3 溶液配制 | 第24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4-29页 |
2.3.1 虚拟筛选靶标晶体结构的选择 | 第24-28页 |
2.3.2 基于分子对接的虚拟筛选 | 第28-29页 |
2.3.3 细胞毒性实验(MTT法) | 第29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29-37页 |
2.4.1 分子对接与虚拟筛选方法可靠性的验证 | 第29-31页 |
2.4.2 虚拟筛选结果及后处理 | 第31-33页 |
2.4.3 MTT预实验结果 | 第33-34页 |
2.4.4 MTT实验测定有效化合物对癌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 | 第34-3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三章 化合物S1与PKM2相互作用机理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 第39-48页 |
3.1 引言 | 第39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39-41页 |
3.2.1 模拟体系的搭建 | 第39-40页 |
3.2.2 分子动力学模拟 | 第40页 |
3.2.3 结合自由能计算 | 第40-41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1-47页 |
3.3.1 化合物S1与PKM2结合模式的静态结构分析 | 第41-42页 |
3.3.2 分子动力学模拟 | 第42-47页 |
3.3.2.1 模拟体系的稳定性和结构的柔性 | 第42-43页 |
3.3.2.2 化合物S1与PKM2的相互作用机制 | 第43-4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7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