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研究——基于联动协调机制的分析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绪论 | 第7-14页 | 一、选题的缘由及意义 | 第7-8页 | 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8-12页 | (一) 国内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8-10页 | (二) 国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10-12页 | 三、研究内容 | 第12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五、创新点 | 第13-14页 | 第一章 基本概念和分析框架 | 第14-20页 | 一、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监管 | 第14-17页 | (一) 危险化学品安全的概念 | 第14-15页 | (二) 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的必要性 | 第15-17页 | 二、分析框架 | 第17-20页 | (一) 立法协调机制 | 第17-18页 | (二) 组织协调机制 | 第18页 | (三) 资源协调机制 | 第18-19页 | (四) 外部动员机制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我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20-30页 | 一、缺乏立法协调机制,法律法规不完善 | 第20-22页 | (一) 监管部门之间的法律规范不协调、覆盖范围窄 | 第20-21页 | (二) 危化品安全的立法滞后,落后于行业发展 | 第21页 | (三) 缺乏行政处罚裁量标准,自由裁量权过大 | 第21-22页 | 二、缺乏组织协调机制,监管力量薄弱 | 第22-25页 | (一) 监管部门多头管理,职责不清 | 第22-24页 | (二) 监管部门之间信息不畅通,协调不力 | 第24页 | (三) 监管部门之间缺乏联动,难以形成监管合力 | 第24-25页 | 三、缺乏资源协调机制,技术支持体系不完备 | 第25-27页 | (一) 危化品安全监管的信息技术手段不完备 | 第25-26页 | (二) 危化品安全人才队伍的整体建设较弱 | 第26-27页 | 四、缺乏外部动员机制,监管环境恶劣 | 第27-30页 | (一) 危化品企业自身未能营造良好的安全监管环境 | 第27-28页 | (二) 部分危化品安全评价机构存在从业不规范行为 | 第28-29页 | (三) 危化品安全监管缺乏社会参与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国外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的经验借鉴 | 第30-42页 | 一、美、英、法、日的危化品安全监管 | 第30-39页 | (一) 美国危化品安全监管 | 第30-33页 | (二) 英国危化品安全监管 | 第33-35页 | (三) 法国危化品安全监管 | 第35-37页 | (四) 日本危化品安全监管 | 第37-39页 | 二、国外危化品安全监管的经验借鉴 | 第39-42页 | (一) 健全立法协调机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 第40页 | (二) 发展外部动员机制,形成监管合力 | 第40-42页 | 第四章 建立健全我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的联动协调机制 | 第42-49页 | 一、健全立法协调机制,加强法律法规可操作性 | 第42-43页 | (一) 协调监管部门之间的法律规范,覆盖全部环节 | 第42页 | (二) 修订危化品安全的标准,使之与行业发展、国际形势接轨 | 第42-43页 | (三) 细化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执行标准,规范自由裁量权 | 第43页 | 二、完善组织协调机制,强化监管力量 | 第43-45页 | (一) 理顺监管部门的职责,明确监管主体 | 第43-44页 | (二) 畅通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促进组织协调 | 第44-45页 | (三) 强化安全监管网络,实行无缝隙化全程监控 | 第45页 | 三、完善资源协调机制,促进人才体系建设 | 第45-46页 | (一) 优化危化品安全监管的高新技术手段 | 第45-46页 | (二) 加强对危化品安全人才的整体建设 | 第46页 | 四、发展外部动员机制,营造良好的危化品安全监管环境 | 第46-49页 | (一) 加强企业自身的安全监管意识 | 第46-47页 | (二) 加大对安全评价机构的监督力度 | 第47-48页 | (三) 切实把社会公众纳入监管主体的范围 | 第48-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