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符号说明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0页 |
1.1 水体中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分类 | 第13-14页 |
1.2 有机染料与重金属废水的特点和危害 | 第14-16页 |
1.2.1 染料废水的特点及危害 | 第14-15页 |
1.2.2 重金属废水的特点及危害 | 第15-16页 |
1.3 有机染料和重金属废水的处理方法进展 | 第16-17页 |
1.4 吸附剂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5 海藻酸钠简介 | 第18-21页 |
1.5.1 海藻酸钠的结构 | 第18-20页 |
1.5.2 对海藻酸钠的改性方法 | 第20-21页 |
1.6 甲基纤维素简介 | 第21页 |
1.7 吸附剂的脱附 | 第21-23页 |
1.8 吸附模型 | 第23-28页 |
1.8.1 吸附动力学模型 | 第23-24页 |
1.8.2 平衡吸附模型 | 第24-27页 |
1.8.3 吸附热力学模型 | 第27-28页 |
1.9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目的 | 第28-30页 |
第二章 海藻酸钙/甲基纤维素凝胶小球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 第30-46页 |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30-31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31-34页 |
2.2.1 绘制亚甲蓝标准工作曲线 | 第31页 |
2.2.2 原料配比对凝胶小球吸附性能的影响实验 | 第31页 |
2.2.3 交联剂CaCl_2浓度对凝胶小球吸附性能及强度的影响实验 | 第31页 |
2.2.4 钙化时转速对凝胶小球吸附性能及强度的影响 | 第31-32页 |
2.2.5 溶解温度对凝胶小球吸附性能及强度的影响实验 | 第32页 |
2.2.6 钙化时间对凝胶小球吸附性能及强度的影响实验 | 第32页 |
2.2.7 吸附及凝胶小球强度测试实验 | 第32-33页 |
2.2.8 亚甲基蓝去除率的计算 | 第33页 |
2.2.9 凝胶小球的表征 | 第33-34页 |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4-45页 |
2.3.1 原料配比对凝胶小球吸附性能的影响 | 第34-35页 |
2.3.2 交联剂CaCl_2质量分数对凝胶小球吸附性能及强度的影响 | 第35-37页 |
2.3.3 钙化时转速对凝胶小球吸附性能及强度的影响 | 第37-39页 |
2.3.4 溶解温度对凝胶小球吸附性能及强度的影响 | 第39-40页 |
2.3.5 钙化时间对凝胶小球吸附性能及强度的影响 | 第40-42页 |
2.3.6 凝胶小球的表征分析 | 第42-4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三章 海藻酸钙/甲基纤维素凝胶小球的脱附研究 | 第46-60页 |
3.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46-47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47-48页 |
3.2.1 钙盐质量分数对脱附的影响实验 | 第47页 |
3.2.2 用水量对脱附的影响实验 | 第47页 |
3.2.3 时间和温度对脱附的影响实验 | 第47-48页 |
3.2.4 再生性能测试实验 | 第48页 |
3.2.5 脱附率的计算 | 第48页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8-58页 |
3.3.1 无水氯化钙脱附效果 | 第48-51页 |
3.3.2 乳酸钙对脱附再生的影响 | 第51-53页 |
3.3.3 乙酸钙对脱附效果的影响 | 第53-55页 |
3.3.4 CAMBs再生性能研究 | 第55-5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四章 海藻酸钙/甲基纤维素凝胶小球对镍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 | 第60-80页 |
4.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60-61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61-65页 |
4.2.1 绘制Ni(Ⅱ)标准工作曲线 | 第61-62页 |
4.2.2 吸附条件对CAMCBs吸附Ni(Ⅱ)的影响实验 | 第62-63页 |
4.2.3 CAMCBs对Ni(Ⅱ)的脱附实验 | 第63页 |
4.2.4 Ni(Ⅱ)去除率的计算 | 第63-64页 |
4.2.5 Ni(Ⅱ)脱附率的计算 | 第64页 |
4.2.6 CAMCBs表征分析 | 第64-65页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5-79页 |
4.3.1 吸附条件对CAMCBs吸附Ni(Ⅱ)的影响 | 第65-67页 |
4.3.2 CAMCBs对Ni(Ⅱ)的吸附动力学研究 | 第67-72页 |
4.3.3 CAMCBs对Ni(Ⅱ)的等温吸附研究 | 第72-74页 |
4.3.4 CAMCBs对Ni(Ⅱ)的吸附热力学研究 | 第74-75页 |
4.3.5 CAMCBs的再生性能研究 | 第75-77页 |
4.3.6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 | 第77-78页 |
4.3.7 扫描电镜分析(SEM) | 第78-7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0-82页 |
5.1 结论 | 第80-81页 |
5.2 展望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