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绪言 | 第11-25页 |
1.1 储能材料 | 第11-12页 |
1.2 超级电容器 | 第12-16页 |
1.2.1 双电层电容器 | 第13-14页 |
1.2.2 法拉第电容器 | 第14页 |
1.2.3 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 | 第14-16页 |
1.3 燃料电池 | 第16-19页 |
1.3.1 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其分类 | 第16-18页 |
1.3.2 燃料电池氧还原反应 (ORR)电催化剂 | 第18-19页 |
1.4 多孔炭材料 | 第19-21页 |
1.4.1 多孔炭材料的特点 | 第19-20页 |
1.4.2 多孔炭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20-21页 |
1.4.3 氮掺杂的多孔炭材料 | 第21页 |
1.5 聚吡咯 (PPy) | 第21-22页 |
1.6 石墨烯 | 第22-23页 |
1.7 选题背景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1.7.1 选题背景 | 第23-24页 |
1.7.2 实验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5-30页 |
2.1 实验仪器 | 第25-26页 |
2.2 实验试剂 | 第26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6-28页 |
2.3.1 多级孔结构三维氮掺杂多孔炭/石墨烯的制备 | 第26-27页 |
2.3.2 基于PPy纳米球和GO组装构建三维氮掺杂多孔炭/石墨烯 | 第27页 |
2.3.3 芳香二胺控制合成三维氮掺杂多孔炭/石墨烯多级孔结构 | 第27-28页 |
2.4 分析方法 | 第28-30页 |
2.4.1 形貌观察 | 第28页 |
2.4.2 结构分析 | 第28页 |
2.4.3 性能分析 | 第28-30页 |
第三章 多级孔结构三维氮掺杂多孔炭/石墨烯的电化学性能 | 第30-36页 |
3.1 结果与讨论 | 第31-35页 |
3.1.1 氮掺杂多孔炭/石墨烯的形貌分析 | 第31页 |
3.1.2 氮掺杂多孔炭/石墨烯的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 | 第31-32页 |
3.1.3 氮掺杂多孔炭/石墨烯的元素组成 | 第32-33页 |
3.1.4 氮掺杂多孔炭/石墨烯的电化学性能 | 第33-35页 |
3.2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基于PPy纳米球和GO组装构建三维氮掺杂多孔炭/石墨烯 | 第36-53页 |
4.1 结果与讨论 | 第37-51页 |
4.1.1 多孔炭/石墨烯的形貌分析 | 第37-39页 |
4.1.2 多孔炭/石墨烯的TEM表征 | 第39-40页 |
4.1.3 多孔炭/石墨烯的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 | 第40-42页 |
4.1.4 多孔炭/石墨烯的元素组成 | 第42-43页 |
4.1.5 多孔炭/石墨烯的XRD表征 | 第43-44页 |
4.1.6 多孔炭/石墨烯的Raman表征 | 第44-45页 |
4.1.7 多孔炭/石墨烯的电化学性能 | 第45-51页 |
4.2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五章 芳香二胺控制合成三维氮掺杂多孔炭/石墨烯多级结构 | 第53-75页 |
5.1 结果与讨论 | 第54-73页 |
5.1.1 基于芳香二胺控制合成多孔炭/石墨烯的形貌分析 | 第54-56页 |
5.1.2 基于芳香二胺控制合成多孔炭/石墨烯的TEM测试 | 第56-57页 |
5.1.3 基于芳香二胺控制合成多孔炭/石墨烯的氮气吸附表征 | 第57-58页 |
5.1.4 基于芳香二胺控制合成多孔炭/石墨烯的组成分析 | 第58-61页 |
5.1.5 基于芳香二胺控制合成多孔炭/石墨烯的XRD分析 | 第61-62页 |
5.1.6 基于芳香二胺控制合成多孔炭/石墨烯的Raman表征 | 第62-63页 |
5.1.7 基于芳香二胺控制合成多孔炭/石墨烯的电化学 | 第63-68页 |
5.1.8 基于芳香二胺控制合成多孔炭/石墨烯的氧还原 (ORR)表征 | 第68-73页 |
5.2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结论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7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位论文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