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汀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效果评价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1 绪论 | 第12-22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20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2.3 文献述评 | 第19-20页 | 1.3 研究方案 | 第20-22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0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2 相关理论研究 | 第22-26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22-23页 | 2.1.1 营养餐 | 第22页 | 2.1.2 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 | 第22-23页 | 2.1.3 长汀“课间营养餐计划” | 第23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3-26页 | 2.2.1 公共产品理论 | 第23-24页 | 2.2.2 福利经济学理论 | 第24页 | 2.2.3 教育公平理论 | 第24-26页 | 3 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概况 | 第26-32页 | 3.1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现状 | 第26-29页 | 3.1.1 加大资金投入,夯实保障基础 | 第26-27页 | 3.1.2 受益覆盖面广,学生数规模大 | 第27-28页 | 3.1.3 学生营养改善,综合素质提高 | 第28-29页 | 3.1.4 实施地区基础差,地方管理能力弱 | 第29页 | 3.2 福建省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现状 | 第29-32页 | 3.2.1 增加资金投入,扩大补助范围 | 第29-30页 | 3.2.2 强化硬件措施,完善食堂建设 | 第30页 | 3.2.3 完善法规制度,保障食品安全 | 第30页 | 3.2.4 结合省情实际,创新改善方式 | 第30-32页 | 4 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32-42页 | 4.1 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第32-33页 | 4.1.1 系统性与层次性相结合的原则 | 第32页 | 4.1.2 科学性与可行性相结合的原则 | 第32页 | 4.1.3 全面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的原则 | 第32-33页 | 4.1.4 构建指标与以人为本相结合的原则 | 第33页 | 4.2 实施效果评价指标选取 | 第33-35页 | 4.2.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33-34页 | 4.2.2 评价指标具体说明 | 第34-35页 | 4.3 实施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 第35-40页 | 4.3.1 权重确定方法 | 第35-36页 | 4.3.2 构建判断矩阵 | 第36-37页 | 4.3.3 指标权重确定 | 第37-38页 | 4.3.4 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 | 第38-39页 | 4.3.5 实施评价指标权重 | 第39-40页 | 4.4 实施综合评价分值确定 | 第40-42页 | 5 长汀课间营养餐计划实施效果评价 | 第42-55页 | 5.1 实施评价样本选取 | 第42页 | 5.2 实施评价指标标准 | 第42-45页 | 5.2.1 基本身体指标标准 | 第42-43页 | 5.2.2 营养状况指标标准 | 第43-45页 | 5.3 实施评价单指标分析 | 第45-53页 | 5.3.1 监测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 第45-48页 | 5.3.2 学生身体状况指标分析 | 第48-50页 | 5.3.3 学生营养状况指标分析 | 第50-52页 | 5.3.4 学生营养状况对比分析 | 第52-53页 | 5.4 实施总体评价分析 | 第53-55页 | 6 结论与对策建议 | 第55-59页 | 6.1 结论 | 第55-56页 | 6.2 对策建议 | 第56-59页 | 6.2.1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提供法律保障 | 第56页 | 6.2.2 占领网络公共平台,加大宣传力度 | 第56-57页 | 6.2.3 强化执行监督管理,完善实施细节 | 第57页 | 6.2.4 注重学生营养均衡,合理搭配成分 | 第57-58页 | 6.2.5 创新营养教育模式,丰富营养知识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致谢 | 第62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