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一、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的研究 | 第12-13页 |
二、非营利组织社会责任的研究 | 第13-14页 |
三、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监管的研究 | 第14-15页 |
四、简要述评 | 第15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第15-18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6页 |
三、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社会责任视角下基金会信息披露的理论分析 | 第18-24页 |
第一节 基金会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 | 第18-20页 |
一、委托代理理论 | 第18页 |
二、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18-19页 |
三、公共受托责任理论 | 第19页 |
四、公共产品理论 | 第19-20页 |
第二节 基金会的组织属性及其社会责任分析 | 第20-22页 |
一、基金会的组织属性 | 第20页 |
二、基金会的社会责任分析 | 第20-21页 |
三、其他组织类型的社会责任对比 | 第21-22页 |
第三节 基金会的运作及其信息披露 | 第22-24页 |
一、基金会的运作 | 第22页 |
二、基金会的信息披露 | 第22-24页 |
第三章 社会责任视角下基金会信息披露机制理论框架的构建与运行模式的设计 | 第24-42页 |
第一节 我国基金会信息披露的现状考察 | 第24-27页 |
一、现代基金会兴起及其发展 | 第24-25页 |
二、基金会信息披露的制度背景分析 | 第25-26页 |
三、基金会信息披露的现状及其问题分析 | 第26-27页 |
第二节 基金会信息披露的主体责任的界定 | 第27-28页 |
一、基金会理事会的信息披露责任 | 第27页 |
二、行业组织的信息披露责任 | 第27-28页 |
三、政府监管机构的信息披露责任 | 第28页 |
第三节 社会责任视角下基金会信息披露的理论框架构建 | 第28-33页 |
一、法律法规层——引导基金会信息披露的合规 | 第28-30页 |
二、信息披露层——解除基金会的公共受托责任 | 第30-31页 |
三、奖励问责层——将社会责任纳入信息披露优劣的评判中 | 第31-33页 |
第四节 社会责任视角下基金会信息披露的运行模式设计 | 第33-42页 |
一、基金会信息披露的方式 | 第33-36页 |
二、基金会信息披露的内容选择——引入社会责任报告 | 第36-39页 |
三、基金会信息披露的途径——呈现出多样化趋势 | 第39-40页 |
四、基金会信息披露的管理 | 第40-42页 |
第四章 社会责任视角下基金会信息披露机制的运行与监管 | 第42-47页 |
第一节 社会责任视角下基金会信息披露机制的特征分析 | 第42-43页 |
一、以履行社会责任为出发点 | 第42页 |
二、信息使用者的层次性 | 第42页 |
三、信息披露内容的特殊性 | 第42-43页 |
第二节 社会责任视角下基金会信息披露机制的运行 | 第43-45页 |
一、信息的生成环节——社会责任的初步确立 | 第43-44页 |
二、信息的发布环节——社会责任的正式履行 | 第44-45页 |
三、信息的维护环节——社会责任的完善过程 | 第45页 |
第三节 社会责任视角下基金会信息披露机制的监管 | 第45-47页 |
一、自觉进行内部自律——源头的监管 | 第45-46页 |
二、主动接受外部监管——多管齐下 | 第46-47页 |
第五章 基金会信息披露案例: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 | 第47-56页 |
第一节 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介绍 | 第47-48页 |
一、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简介 | 第47页 |
二、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 | 第47-48页 |
第二节 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信息披露分析 | 第48-54页 |
一、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信息披露的运行机制的理论分析 | 第48-49页 |
二、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信息披露的具体内容选择——一个规范 | 第49-54页 |
第三节 总体评价——社会责任履行典范 | 第54-56页 |
一、真爱梦想基金会对信息披露的坚持 | 第54页 |
二、真爱梦想基金会树立整个行业的榜样 | 第54-55页 |
三、真爱梦想基金会信息披露的不足 | 第55-56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56-60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与创新之处 | 第56-57页 |
一、研究结论 | 第56页 |
二、创新之处 | 第56-57页 |
第二节 政策建议 | 第57-59页 |
一、树立良好的基金会文化 | 第57页 |
二、限制理事会规模,强调理事会责任与职能 | 第57-58页 |
三、提高基金会行业的内部控制水平 | 第58页 |
四、强化基金会社会责任意识 | 第58-59页 |
第三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59-60页 |
一、研究不足 | 第59页 |
二、未来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科研成果 | 第64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