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30页 |
· 引言 | 第9-10页 |
· 纳米颗粒形态学 | 第10页 |
· 纳米粒子形核与长大 | 第10-11页 |
· 形状控制方法 | 第11-17页 |
· 通过稳定剂来控制生长过程 | 第11-12页 |
· 还原剂和金属前驱体浓度的影响 | 第12-14页 |
· 通过温度来控制形状 | 第14-16页 |
· 外来离子和仔晶的使用 | 第16-17页 |
· 生长机制的探索 | 第17页 |
· 特定形状纳米粒子的催化活性研究 | 第17-28页 |
· 面心多面体纳米晶体 | 第18-19页 |
· 纳米棒和纳米线 | 第19页 |
· 多孔/树枝状纳米结构 | 第19-20页 |
· Pt 纳米立方体 | 第20-23页 |
· 多触角 Pt 纳米粒子 | 第23-24页 |
· Pt 纳米线/纳米柱 | 第24-25页 |
· Pt 纳米管 | 第25-26页 |
· 催化应用领域 | 第26-28页 |
· Pt/C 催化剂在电化学领域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 第28-29页 |
· 课题选择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29-30页 |
第二章 高分散性 Pt/C 催化剂的制备及其表征 | 第30-54页 |
· 引言 | 第30页 |
· 实验部分 | 第30-33页 |
· 主要试剂及实验仪器 | 第30-32页 |
· 主要试剂及其来源 | 第31页 |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31-32页 |
· 主要实验内容 | 第32页 |
· 氯铂酸原液的制备 | 第32页 |
· 有机物诱导液的配制 | 第32页 |
· 水热诱导法 | 第32页 |
· 制备所得产物的后处理 | 第32页 |
· 表征手段及仪器 | 第32-33页 |
·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第32页 |
· 电子能谱仪(EDS) | 第32-33页 |
· X 射线衍射仪(XRD) | 第3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3-53页 |
· 不同浓度诱导剂溶液对 Pt/C 催化剂分散性的影响 | 第33-44页 |
· TEM 表征 | 第34-37页 |
· XRD 表征 | 第37-40页 |
· EDS 表征 | 第40-41页 |
· Pt/C 催化剂中各组分百分比的确定 | 第41-42页 |
· 反应机理探讨 | 第42-43页 |
· 小结 | 第43-44页 |
· 不同诱导剂对 Pt/C 催化剂分散性的影响 | 第44-50页 |
· 水热反应时间对 Pt/C 催化剂分散性的影响 | 第50-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三章 高分散性 Pt/C 催化剂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54-71页 |
· 引言 | 第54-55页 |
· 实验部分 | 第55-57页 |
· 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55页 |
· 主要试剂及其来源 | 第55页 |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55页 |
· 实验内容 | 第55-56页 |
· 玻碳电极的清洁 | 第55-56页 |
· 辅助电极 Pt 丝的清洁 | 第56页 |
· 电解液的配制 | 第56页 |
· 玻碳电极担载催化剂 | 第56页 |
· 电化学测试体系及方法 | 第56-5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7-70页 |
· 催化剂电化学活性面积 | 第57-62页 |
· Pt/C 分散性对电化学活性面积的影响 | 第58-59页 |
· 不同 Pt 担载量对电化学活性面积的影响 | 第59-60页 |
· 商业 Pt/C 催化剂与自制 Pt/C 催化剂电化学活性面积对比 | 第60-61页 |
· 小结 | 第61-62页 |
· 催化甲醇氧化性能的测试 | 第62-70页 |
· 催化剂分散性对催化甲醇氧化性能的影响 | 第63-65页 |
· 不同分散性 Pt/C 催化剂对 Pt 担载量的适应性 | 第65-66页 |
· Pt/C 催化剂分散性对催化剂甲醇氧化耐久性的影响 | 第66-68页 |
· 商业 Pt/C 催化剂与自制催化剂催化甲醇氧化性能对比 | 第68-69页 |
· 小结 | 第69-70页 |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1-73页 |
· 总结 | 第71-72页 |
· 不足与展望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3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