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菊花精油香气成分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1.1.1 菊花精油简介 | 第10页 |
1.1.2 菊花精油香气的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1.2 茉莉精油香气成分研究进展 | 第11页 |
1.2.1 茉莉精油简介 | 第11页 |
1.2.2 茉莉精油香气的研究进展 | 第11页 |
1.3 精油香气分析方法概述 | 第11-12页 |
1.3.1 GC-MS,GC-O | 第11-12页 |
1.3.2 电子鼻技术 | 第12页 |
1.4 感官分析方法 | 第12页 |
1.4.1 三点试验法 | 第12页 |
1.4.2 描述性感官分析 | 第12页 |
1.5 香气协同作用研究方法 | 第12-15页 |
1.5.1 S曲线法 | 第12-13页 |
1.5.2 σ-τ图法 | 第13-15页 |
第2章 菊花、茉莉精油的香气成分研究 | 第15-31页 |
2.1 前言 | 第15-16页 |
2.2 菊花精油香气成分研究 | 第16-23页 |
2.2.1 材料与方法 | 第16-17页 |
2.2.1.1 实验材料 | 第16页 |
2.2.1.2 GC-O实验方法 | 第16页 |
2.2.1.3 GC-MS实验方法 | 第16-17页 |
2.2.2 结果与讨论 | 第17-23页 |
2.2.2.1 不同种类菊花精油的GC-MS/GC-O分析 | 第17-19页 |
2.2.2.2 菊花精油特征香气成分的定量分析 | 第19-23页 |
2.3 茉莉精油的香气成分研究 | 第23-30页 |
2.3.1 材料与方法 | 第23页 |
2.3.1.1 实验材料 | 第23页 |
2.3.1.2 实验方法 | 第23页 |
2.3.2 结果与讨论 | 第23-30页 |
2.3.2.1 不同种类茉莉精油的GC-MS/GC-O分析 | 第23-25页 |
2.3.2.2 茉莉精油特征香气成分的定量分析 | 第25-30页 |
2.4 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菊花、茉莉精油特征香气成分筛选研究 | 第31-45页 |
3.1 前言 | 第31页 |
3.2 菊花精油特征香气筛选实验 | 第31-38页 |
3.2.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1-32页 |
3.2.1.1 实验材料 | 第31页 |
3.2.1.2 香气重组 | 第31-32页 |
3.2.1.3 感官实验 | 第32页 |
3.2.2 结果与讨论 | 第32-38页 |
3.2.2.1 萜烯类特征香气成分的遗漏 | 第32-33页 |
3.2.2.2 菊花精油特征香气成分的添加 | 第33-38页 |
3.3茉莉精油特征香气筛选实验 | 第38-42页 |
3.3.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8页 |
3.3.1.1 实验材料 | 第38页 |
3.3.1.2 香气重组 | 第38页 |
3.3.1.3 感官实验 | 第38页 |
3.3.2 结果与讨论 | 第38-42页 |
3.3.2.1 茉莉精油酯类特征香气成分的遗漏 | 第38-42页 |
3.3.2.2 茉莉精油特征香气成分的添加 | 第42页 |
3.4 小结 | 第42-45页 |
第4章 精油特征香气成分之间的协同作用研究 | 第45-66页 |
4.1 前言 | 第45页 |
4.2 菊花精油特征香气成分之间的协同作用 | 第45-58页 |
4.2.1 实验材料 | 第45页 |
4.2.2 实验方法 | 第45-48页 |
4.2.2.1 S曲线法 | 第45-46页 |
4.2.2.2 σ-τ图法 | 第46-48页 |
4.2.3 结果与讨论 | 第48-58页 |
4.2.3.1 S曲线法研究菊花精油特征香气成分之间的协同作用 | 第48-56页 |
4.2.3.2 σ-τ图法研究菊花精油特征香气成分之间的协同作用 | 第56-58页 |
4.3 茉莉精油特征香气成分之间的协同作用 | 第58-65页 |
4.3.1 实验材料 | 第58页 |
4.3.2 实验方法 | 第58页 |
4.3.3 结果与讨论 | 第58-65页 |
4.3.3.1 S曲线法研究茉莉精油特征香气成分之间的协同作用 | 第58-63页 |
4.3.3.2 σ-τ图法研究茉莉精油特征香气成分之间的协同作用 | 第63-65页 |
4.4 小结 | 第65-66页 |
第5章 精油特征香气物质与香韵结构的协同作用研究 | 第66-82页 |
5.1 前言 | 第66页 |
5.2 菊花精油特征香气与萜烯香基韵结构之间的协同作用 | 第66-75页 |
5.2.1 实验材料 | 第66页 |
5.2.2 实验方法 | 第66-67页 |
5.2.2.1 感官评价 | 第66-67页 |
5.2.2.2 数据分析 | 第67页 |
5.2.3 结果与讨论 | 第67-75页 |
5.2.3.1 单因数方差分析探究不同浓度的特征香气成分对香基香韵的影响 | 第67-71页 |
5.2.3.2 σ–τ图法探究特征香气成分与香基香韵结构之间的协同作用 | 第71-75页 |
5.3 茉莉精油特征香气与酯类香基香韵结构之间的协同作用 | 第75-81页 |
5.3.1 实验材料 | 第75页 |
5.3.2 实验方法 | 第75页 |
5.3.3 结果与讨论 | 第75-81页 |
5.3.3.1 单因数方差分析探究不同浓度的特征香气成分对香基香韵的影响 | 第75-78页 |
5.3.3.2 σ–τ图法探究特征香气成分与香基香韵结构之间的协同作用 | 第78-81页 |
5.4 小结 | 第81-82页 |
第6章 主要结论和展望 | 第82-85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82-84页 |
6.1.1 菊花、茉莉精油的香气成分研究结果 | 第82页 |
6.1.2 菊花、茉莉精油香气成分重组、遗漏、添加实验 | 第82-83页 |
6.1.3 花、茉莉精油特征香气成分之间的协同作用 | 第83页 |
6.1.4 菊花、茉莉精油特征香气成分与香韵结构之间的协同作用 | 第83-84页 |
6.2 展望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所开展的科研项目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