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9-10页 |
1.2. 结构—地基—基础相互作用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 第10-11页 |
1.3. 结构—地基—基础相互作用研究仍存在的问题 | 第11-13页 |
1.3.1. 地震动输入 | 第11-12页 |
1.3.2. 以空间结构理论为基础的相互作用研究 | 第12页 |
1.3.3. 土力学本构关系 | 第12页 |
1.3.4. 结构—地基—基础相互作用研究的实用简化计算 | 第12-13页 |
1.4. 本文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第2章 结构—地基—基础相互作用效应及其研究方法 | 第14-26页 |
2.1. 震害分析 | 第14-16页 |
2.2. 结构—地基—基础的相互作用分析方法 | 第16-25页 |
2.2.1. 结构—地基—基础的相互作用分析方法的演化阶段 | 第16-17页 |
2.2.2. 结构—地基—基础的相互作用分析方法的总结 | 第17-25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接触有限元的基本原理 | 第26-35页 |
3.1. 接触问题的提出 | 第26页 |
3.2. 接触问题的一般描述 | 第26-28页 |
3.3. 接触问题的有限元方程 | 第28-31页 |
3.3.1. 接触有限元基本方程 | 第28-29页 |
3.3.2. 接触问题的虚功方程 | 第29-30页 |
3.3.3. 接触有限元方程的推导 | 第30-31页 |
3.4. 罚函数的接触有限元方程 | 第31-34页 |
3.4.1. 罚函数的接触位能形式 | 第31-32页 |
3.4.2. 接触面的离散化 | 第32-33页 |
3.4.3. 罚函数法的有限元方程 | 第33-3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4章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5-51页 |
4.1. 引言 | 第35页 |
4.2. 有限元软件 ABAQUS 概述 | 第35-37页 |
4.3. 本文模型的材料本构模型及参数 | 第37-43页 |
4.3.1. ABAQUS 提供的混凝土本构模型及参数 | 第37-41页 |
4.3.2. 钢筋本构模型及参数 | 第41页 |
4.3.3. 土体本构模型及其参数 | 第41-43页 |
4.4. 阻尼的确定 | 第43-44页 |
4.5. 单元选择及网格划分 | 第44-46页 |
4.5.1. 单元选择 | 第44-45页 |
4.5.2. 网格划分 | 第45-46页 |
4.6. 土体边界模拟 | 第46-47页 |
4.7. 桩土接触面模拟 | 第47-49页 |
4.7.1. 接触的建立 | 第47-48页 |
4.7.2. 接触属性的设置 | 第48-49页 |
4.8. 荷载工况和计算求解控制 | 第49-50页 |
4.8.1. 求解模块 | 第49页 |
4.8.2. 初始地应力场 | 第49-50页 |
4.8.3. 计算过程控制 | 第50页 |
4.9.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5章 算例分析 | 第51-79页 |
5.1. 工程概况 | 第51-52页 |
5.2. 有限元模型 | 第52-59页 |
5.2.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方法 | 第54-55页 |
5.2.2. 主从接触面的设定 | 第55-58页 |
5.2.3. 接触分析的基本物理量 | 第58-59页 |
5.3. 桩—土—结构相互作用分析 | 第59-61页 |
5.4. 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响应分析 | 第61-78页 |
5.4.1. 水平绝对加速度响应 | 第61-62页 |
5.4.2. 层间位移响应 | 第62-64页 |
5.4.3. 梁端弯矩响应 | 第64-66页 |
5.4.4. 柱子内力响应 | 第66-74页 |
5.4.5. 剪力墙内力响应 | 第74-7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9-81页 |
6.1. 结论 | 第79-80页 |
6.2. 展望 | 第80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6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