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制度保障研究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17页 | ·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 选题意义 | 第11页 | · 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 研究综述 | 第11-15页 | · 研究述评及问题的提出 | 第15页 | ·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 第15-16页 | · 研究的基本思路 | 第15页 | · 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15-16页 | · 研究的内容和本文的创新点 | 第16-17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页 |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相关问题的概述 | 第17-27页 | · 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基本内涵 | 第17-18页 | · 信息化与工业化定义 | 第17页 | · 信息化与工业化关系的演化 | 第17-18页 | · 信息化与工业化的互动融合 | 第18-19页 | ·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内涵 | 第18页 | · 信息化对工业化的带动 | 第18-19页 | · 工业化对信息化的促进 | 第19页 | · 两化融合的理论依据与现实基础 | 第19-24页 | · 两化融合的理论依据 | 第19-21页 | · 两化融合的现实基础 | 第21-24页 | · 两化融合的必要性和意义 | 第24-27页 | · 两化融合是世界形势发展的需要 | 第24-25页 | ·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迫切需要两化融合 | 第25-27页 | 第三章 制度与经济发展 | 第27-35页 | · 制度理论概述 | 第27-28页 | · 制度及其功能 | 第27页 | · 制度变迁 | 第27-28页 | · 制度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和实践总结 | 第28-35页 | · 经典学者对制度和经济发展关系的论述 | 第28-31页 | · 国外工业化进程中制度创新的实践经验和启示 | 第31-35页 | 第四章 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面临的制度障碍 | 第35-40页 | · 我国现阶段工业化发展存在的主要制度障碍 | 第35-36页 | · 所有制方面 | 第35页 | · 产权制度方面 | 第35页 | · 分配制度方面 | 第35-36页 | · 政府职能方面 | 第36页 | · 两化融合进程中面临的主要制度问题 | 第36-40页 | · 对两化融合发展的认识不足和观念偏差 | 第36-37页 | · 现有的法律制度环境尚不适应两化融合发展的需要 | 第37-38页 | · 两化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亟待完善 | 第38-40页 | 第五章 高度重视制度创新,构建两化融合的制度保障体系 | 第40-48页 | · 制度构建必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 第40-41页 | · 政府、市场、企业三者的关系 | 第40页 | · 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关系 | 第40页 | · 制度创新和制度引进的关系 | 第40-41页 | · 强制性制度与诱致性制度的关系 | 第41页 | · 推进两化融合制度保障体系的构建 | 第41-48页 | · 推进两化融合文化体制建设,转变传统理念 | 第41-42页 | · 进一步推进所有制结构调整 | 第42页 | · 进一步改革产权制度 | 第42-43页 | ·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 第43页 | · 加快政府管理制度创新,转变政府职能 | 第43-44页 | · 加大技术进步的制度建设力度 | 第44-45页 | · 完善财税和投、融资政策体系 | 第45-46页 | · 建立健全有利于两化融合的法律环境 | 第46页 | · 建立和完善两化融合发展的制度环境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2-5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课题研究 | 第53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