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内容摘要 | 第1-5
页 |
ABSTRACT | 第5-12
页 |
导言 | 第12-13
页 |
第一章 作品标题及其商品化 | 第13-20
页 |
第一节 作品与作品标题 | 第13-16
页 |
一、 作品 | 第13-14
页 |
二、 作品标题 | 第14-16
页 |
第二节 作品标题的商品化 | 第16-20
页 |
一、 商品化 | 第16
页 |
二、 作品标题的商品化 | 第16-17
页 |
三、 商品化运动及其发展 | 第17-20
页 |
第二章 作品标题商品化权保护存在的空间 | 第20-28
页 |
第一节 著作权法保护的不足 | 第20-22
页 |
一、 不确定保护:作品标题能否作为著作权客体难以认定 | 第20-21
页 |
二、 不完全保护:作品标题商品化的行为侵犯了著作权法的何种权能存有疑问 | 第21
页 |
三、 间接保护:权利人对作品标题被商业化利用所致损失难以计算 | 第21-22
页 |
第二节 商标法保护的不足 | 第22-24
页 |
一、 对象难以适格 | 第22-23
页 |
二、 成本高昂、程序繁琐 | 第23
页 |
三、 保护范围有限 | 第23-24
页 |
第三节 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的不足 | 第24-25
页 |
一、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可适性 | 第24
页 |
二、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兼容困难 | 第24-25
页 |
第四节 小结:作品标题商品化权保护之必要 | 第25-28
页 |
一、 商品化权对现行立法不足的补救 | 第25-26
页 |
二、 商品化权与著作权、商标权及反不正当竞争的区别 | 第26-28
页 |
第三章 作品标题商品化权保护机制构建 | 第28-44
页 |
第一节 作品标题商品化权的主体 | 第28-30
页 |
一、 作品标题商品化权主体的分类 | 第28-29
页 |
二、 作品标题商品化权主体的认定 | 第29-30
页 |
第二节 作品标题商品化权的客体 | 第30-32
页 |
一、 作品标题商品化权的客体与载体 | 第30
页 |
二、 作品标题商品化权客体的本质 | 第30-31
页 |
三、 成为作品标题商品化权的载体应具备的条件 | 第31-32
页 |
第三节 作品标题商品化权的内容 | 第32-33
页 |
一、 作品标题商品化权的特性 | 第32
页 |
二、 作品标题商品化权的主要内容 | 第32-33
页 |
第四节 作品标题商品化权的保护 | 第33-37
页 |
一、 作品标题商品化权的保护范围 | 第34-35
页 |
二、 作品标题商品化权侵权行为的构成 | 第35-36
页 |
三、 侵犯作品标题商品化权的救济 | 第36-37
页 |
第五节 作品标题商品化权的限制 | 第37-44
页 |
一、 限制缘由 | 第38-39
页 |
二、 合理使用:言论自由对作品标题商品化权的限制 | 第39-40
页 |
三、 权利穷竭:贸易自由对作品标题商品化权的限制 | 第40-41
页 |
四、 制度使然:对作品标题商品化权保护期间的限制 | 第41-44
页 |
第四章 我国作品标题商品化权法律保护模式的进路 | 第44-53
页 |
第一节 利益平衡:作品标题商品化权的理论核心 | 第44-49
页 |
一、 作品标题商品化权中的私人利益 | 第44-45
页 |
二、 作品标题商品化权中的公共利益 | 第45-47
页 |
三、 权利人利益最大化基础上的利益平衡 | 第47-49
页 |
第二节 我国作品标题商品化权保护的模式选择 | 第49-53
页 |
一、 将无形财产概念纳入民法典总则编,将侵犯商品化权行为归入侵权行为编 | 第50-51
页 |
二、 将"竞争关系"、"经营者"广义概念引入反不正当竞争法 | 第51-53
页 |
结语 | 第53-54
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