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社会事业建设研究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1-15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4-15页 | · 论文的理论依据 | 第15-16页 | ·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 | 第15页 | · 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 | 第15-16页 | ·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 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第16-18页 | · 研究重点 | 第16页 | · 研究难点 | 第16-17页 | · 研究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2章 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事业建设概述 | 第18-30页 | · 生态文明建设 | 第18-22页 | · 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 | 第19-20页 | · 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则 | 第20-21页 | · 生态文明建设的方针 | 第21-22页 | · 社会事业建设 | 第22-26页 | · 社会事业建设的目标 | 第23-24页 | · 社会事业建设的基础 | 第24-25页 | · 社会事业建设的机制 | 第25-26页 | · 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事业建设的关系 | 第26-30页 | · 社会事业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 | 第26-27页 | · 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事业建设的必要保障 | 第27-28页 | · 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事业建设的目标一致 | 第28-30页 | 第3章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社会事业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0-39页 | ·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社会事业建设的现状 | 第30-32页 | · 融入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 | 第30-31页 | · 融入的财政投入明显增加 | 第31-32页 | · 对融入的制度保障明显加强 | 第32页 | ·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社会事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第32-35页 | · 融入的财政投入总体水平不太高 | 第33-34页 | · 融入分布不均匀以及发展不平衡 | 第34-35页 | · 融入参与社会主体红线意识弱 | 第35页 | · 影响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社会事业建设的因素分析 | 第35-39页 | · 政府间财政关系影响融入的财政投入 | 第35-36页 | · 城乡间二元结构影响融入的平衡发展 | 第36-37页 | · 环保评价体系不完善使“红线”意识淡漠 | 第37-39页 | 第4章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社会事业建设的路径 | 第39-56页 | ·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科技教育,培养环保人才 | 第39-42页 | · 拓展生态教育,构建生态文明教育体系 | 第39-40页 | · 增加生态培训,培养生态文明建设队伍 | 第40-41页 | · 创新生态科技,重视生态科技成果转化 | 第41-42页 | ·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医疗卫生,确保公共卫生 | 第42-44页 | · 加大环境卫生投入,发展环境卫生工程技术 | 第42-43页 | · 加强重大疾病防治,降低环境病的发病频率 | 第43页 | · 完善公共卫生服务,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 | 第43-44页 | ·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劳动就业,促进环保就业 | 第44-47页 | · 设置环保创业基金,鼓励绿色创业 | 第44-45页 | · 完善环保就业服务,促进绿色就业 | 第45-46页 | · 美化劳动生产条件,维护环境权益 | 第46-47页 | ·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社会保障,增加生态福利 | 第47-50页 | · 加大生态环境治理财政投入,增加生态福利 | 第47-48页 | · 完善环境强制责任保险制度,强化环境保险 | 第48-49页 | · 提高环境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加强社会救助 | 第49-50页 | ·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社会组织,培育环保组织 | 第50-52页 | · 转变管理观念,强化环保组织扶持 | 第50-51页 | · 推动制度改革,加强环保组织管理 | 第51-52页 | · 提高组织素质,增强环境保护后劲 | 第52页 | ·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社区建设,建设生态社区 | 第52-56页 | · 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生态社区科学规划 | 第53页 | · 构建新型社区治理机制,培育居民生态参与意识 | 第53-54页 | · 制定生态社区评估指标,完善生态社区评价系统 | 第54-56页 | 第5章 结束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62页 |
|
|
|